本报12月3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以“双一流”建设引领我省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2月1-2日,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吉首大学召开,此次年会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发展”为主题,我省21所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年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发表主题报告。
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介绍,2017年,我省研究生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学位授权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作部署,完成了一批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的省级推荐,以及9个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通过支持开展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暑期学校、创新论坛、学科竞赛、专业实践等,为广大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舞台;持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评选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展学位论文抽查,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基础上,还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率先试点开展省级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等。“这些工作有效推进了我省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他表示,在“双一流”建设中,各高校要通过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平台等6大计划实施,推进本校学科建设水平与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
“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又何谈一流学科、一流大学?”湖南省学位办主任唐利斌认为,研究生教育代表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的突出特征,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充分关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通过推进“双一流”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黄俊平教授以《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北大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经验。该校有41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她认为,交叉学科知识结构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要素。跨界交叉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黄俊平建议,高校要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搭建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教授介绍,该校作为我省硕士推免单位之一,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已形成哲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交融发展的学科体系。该校研究生教育紧扣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武陵山区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略的特殊需要,培养区域亟需高级专门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有效开发、利用武陵山区自然、文化资源,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获悉,吉首大学今年已成为我省第一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据统计,大湘西地区75%的中学教师、57%的医疗卫生人员、45%的党政干部毕业于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中争创佳绩。首创了文化制衡理论,生态民族学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在该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差异与社会正义问题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少数民族伦理与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享誉学术界;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在国内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生态学在资源和区系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原文网址:http://sxdsb.net/NewsDetail/436541.html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