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光明网(主站首页) 吉首大学:努力书写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奋进之笔

作者:苏卫平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19-08-06  点击:

  195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复成立吉首大学,开启湖南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经过一代又一代吉大人的共同努力,吉首大学已发展成为武陵山片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办学层次最高、师资力量最强、办学特色最鲜明的高等学府。2018年获批为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湖南省按一本批次录取高校,如今的吉首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更加坚定“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实施“文化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向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稳步迈进。

 

  文化立校

 

  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文化的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61年来,吉首大学不断加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境,以文化人,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校园,形成了山水与人文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山水校园、人文校园。一是“凤飞千仞,薪传八方”已成为群体精神风貌。走进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独特的景观:一个硕大的石磙与一块天然石并排矗立在一起,天然石上刻着“精神”二字。“石磙”是上世纪80年代师生们建设校园、平整校园的原始工具,也是吉首大学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历史见证,这道景观时刻激励着师生们要不忘传统、传承精神。吉首大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这种精神使然。学校在总结传统精神时指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是吉首大学的立校之本、传校之宝、兴校之魂。号召师生们自觉传承、发扬光大。二是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凡到过吉首大学的人都会被学校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吸引,吉首大学拥有由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校史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等6个文化场馆组成的博物馆群,还有与博物馆群遥相呼应的从广广场。学校秉承“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文化立校”发展战略指导下,依托园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湘西文化的地标名片和吉首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博物馆群与校团委、校学生工作部协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爱国爱校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博物馆群通过开展入学教育、组织文化竞赛活动、举办民族文化展览等,服务于各民族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升了文化自信;博物馆群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和提供讲解服务,已成为科学普及与宣传的窗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阵地,提高了社会各界的科普素养。三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吉首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立人教育”打造了“问道”“立人读书沙龙”“立人大讲堂”“湖畔吟诗”等享誉校内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著名作家王跃文,著名诗人吴昕孺,著名文化学者、《故事湖南》主讲人郑佳明,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贺绍俊来到吉首大学,和师生一起分享漫谈经典,立人读书沙龙像一阵清风,把读书的风气吹遍了校园。学校还注重并加强校园仪式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仪式、升旗仪式等,通过仪式的场域,增强文化的凝聚和教化功能。

 

  学科强校

 

  吉首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立足区域,强化特色,提升实力的原则,主动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学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35个一级学科,80个本科专业,覆盖12大学科门类。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点1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

 

  体育学成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吉首大学体育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2016年验收为优秀。2003年获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二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授予权、2009年获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批体育学博士授予权并获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吉首大学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人培养培训重点基地”获批为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学正式开展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现已形成民族民间体育、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山地户外运动、民族地区体育教学与训练四个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在该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德术相长,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知行合一,勇为人先”的吉首大学“体育文化人”将坚持“保持优势,突出特色、拓展空间” 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博士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优化学科结构,夯实科研成果,凸显优势学科特色;结合武陵山区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拓展山地户外与旅游、体育与公共服务、体医体卫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加速学科科研成果转化,在更好地服务于武陵山区全民健身和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将学科与专业深度融合,促进本学科在新常态下提质升级。

 

  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于1998年成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成为省重点学科,2010年成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是湖南省仅有的两个人文社科类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之一。近年来,民族学学科又相继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资格——“生态扶贫”博士点、湖南省“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学学科研究博士后流动站、助推永顺老司城成功申遗,在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中获评优秀。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学学科在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经济民族学、艺术民族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学科提出的经济人类学视角下的“相际经营原理”、生态民族学视角下的“文化制衡”理论和“终端验证法”,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2014年,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民族学家》详细介绍并高度评价了杨庭硕教授的“相际经营原理”经济民族学学术思想,及其对经济民族学中国化研究的重大理论贡献。罗康隆教授首创的“文化制衡”理论,得到学界广泛认可。学科在与地方合作申遗的研究工作成了民族学服务地方的典型案例,学科成员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文化民族学论纲》《生态民族学导论》等被作为国内多所高校研究生的通用教材和参考书。

 

  特色兴校

 

  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吉首大学,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也引起社会上诸多疑惑,吉首大学为什么是湖南的骄傲?2005年,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带着这个疑问考察吉首大学,考察过程中深受感动的潘教授说:“吉首大学之所以成为湖南的骄傲,是因为吉首大学的办学特色。吉首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与少数民族的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吉首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服务武陵山区学科专业群,使学科专业建设深深地植根在区域这片泥土之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把人才培养普适性与本土人才的个性化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并实施以“立德、立志、立业,树人、惠人、达人”为核心内涵的“立人教育”理念,围绕“四得”做文章,即围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文章,着力培养学生服务民族地区的意识和能力,广大毕业生扎根民族贫困地区,为民族地区的发展默默奉献。以学校所在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州75.5%的中学教师、46.9%的医疗卫生人员、45.4%的县处级干部、45%的科级干部毕业于吉首大学。

 

  在少数民族的研究方面,吉首大学立足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学术成果。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研究开发了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杜仲、葛根、椪柑醋、矿产品与金属材料加工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孵化出一批本土企业;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其中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彰显出持续有力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多项成果被各级地方政府决策所采纳。 (苏卫平)

 

  原文网址:http://news.gmw.cn/xinxi/2019-08/05/content_33054948.htm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