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著名赏石艺术专家雷敬敷先生谈《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

作者:见闻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05-10  点击:

     本网讯(见闻)5月5日上午,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国家一级观赏石鉴评师,《中国图纹石》杂志执行主编雷敬敷先生应邀来校,在研究生院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专题讲座。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科普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长江石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图纹石》杂志主编刘昌沛,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昕,文化教育场馆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华出席讲座。

 

图为讲座现场  见闻摄

 

    中国传统赏石艺术是以自然天成可采集的有观赏价值的石头——观赏石,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讲座上,雷敬敷先生从表现形式、审美理念、发展进程和比较优势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图为雷敬敷先生在讲学 见闻摄

 

    雷敬敷先生说,赏石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赋意的艺术、传承的艺术。当人们从自然界中撷取一枚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时,他首先要作的便是审石度势,寻求最佳观赏面和观赏角度,由形、质、色、纹个别属性的感觉到对其综合形象的知觉,作出对于这枚观赏石是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审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天造之石,因赏析者注入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赋意,才成为了天然石质艺术品。这个“赋”的艺术创造涵对观赏石的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等;赋意的审美创造,表达的是创造者的主观述求,与中国传统艺术重写意的表现手法相一致,从这个角度看,赏石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表现的艺术;赏石艺术既有物质的传承,更有精神的传承,渊远流长。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赏石艺术的萌芽。绵延6000年的赏石艺术,概而言之,发端于先秦,盛行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完善于民国,发展于当代。

 

观赏石“东坡肘子” (图片来自网络)

 

    雷敬敷先生认为,赏石艺术的审美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突出地体现在天人合一、以奇为美、以石比德、赏石乐生这几个方面。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物质层面上,追求观赏石不假人为,不加雕琢的自然天成。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精神层面上,追求赏析或创作时由“观”、“赏”进而通过“悟”而达到审美意境,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赏石艺术的审美对象观赏石的“形”,是形态、体量和石皮;“质”是质地的粗细、硬度的高低和质感的润燥;“色”是色彩和光泽;“纹”是石的纹理。自古以来,赏石艺术对形质色纹均以奇为美。观赏石的“奇”所带来的美感,一是可以乱真的具象的惊奇的感受,二是形、质、色、纹的奇特、奇妙、奇巧、奇拙、奇丑,给人一种难于名状的独特的感受;在赏石艺术中,充满着以石为师,以石比德的情愫。以石比德不仅表现在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观赏石,反过来观赏石也会因名人高士的喜好而被赋于了人格的魅力。在以石比德的人与石的互动中,人伦社会与现实社会得到了统一,“善”转化成了“美”。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强调道德情操满足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人的自然情感的满足,提倡在寄情于石的缘情与人石合一的畅神之中,获得赏石乐生的审美享受。

 

观赏石“叠岩春晓”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赏石艺术的发展进程,雷敬敷先生表示,当我们以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观点来探究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发展进程中的特色时,可以看到有以下三条清晰的脉络:一是从自然美到与艺术美、科学美相融汇,二是由精英文化到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三是由“小我”兴趣到与社会“大我”相协调。“小我”的兴趣在与社会“大我”的协调中发展,让每一个爱石者都有机会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去实现自己心中爱石的梦想。

 

观赏石“层林尽染”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赏石艺术具有哪些比较优势呢?雷敬敷先生从五个方面做了总结。其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赏石艺术有考古发掘的观赏石实证的有6000年的历史,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有4000多年的历史。赏石艺术从源头开始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构成论哲学思想的统摄下延续至今,虽时有起伏,但从未中断。“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普世价值,赋予了赏石艺术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其二,海纳百川,和谐包容。赏石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家园。几乎每一个人都易于并乐于受到赏石艺术的熏陶。其三,精神物质,相融共济。赏石艺术在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上有自身优势。赏石艺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爱石者的心智,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精神与物质在这里相融相济。其四,综合之美,无与伦比。赏石艺术融自然美的发现,艺术美的创造,科学美的理解于一体,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综合之美。其五,赏析增值,独具一格。赏石艺术以满足广大爱好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为目的。赏石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不但在自然美的发现中可以增值,在人文积淀的传承中可以增值,而且可以在赋意的命题、赋文等的精神投入中增值,在配座、组合等的物质投入中增值,这是一般的艺术品、收藏品难以具有的。

 

 

观赏石“军魂”(图片来自网络)

 

    雷敬敷先生最后表示,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成发展、传承创新的赏石艺术,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以赏石艺术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相关法律的保护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观赏石“幽默人生”(图片来自网络)

 

    讲座结束,雷敬敷先生和刘昌沛先生分别向我校赠送了书法作品和《中国图纹石》等书刊。黄昕代表学校接受捐赠。

 

图为雷敬敷先生赠书 见闻摄

 

图为刘昌沛先生赠送书法作品  见闻摄

 

    (责任编辑:胡建文  新闻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