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铸牢共同体、传播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

作者:易培 唐子麒 彭正贤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9-23  点击:


本网讯(易培 唐子麒 彭正贤)9月20日上午,铸牢共同体、传播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高峰论坛暨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年会在湖南吉首成功举办。论坛由吉首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和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本次论坛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河北大学、云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和吉首大学等27所高校的近120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论坛获得了《吉首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的支持。


\

图为论坛开幕式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吉首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罗惠缙主持。吉首大学党委书记廖志坤、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坤、红色文化传承与马新观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马凌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廖志坤在致辞中对莅临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吉首大学以及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规模和科研成果,并表示学校将继续传承“生于贫困、长于艰难、立于创新、成于奋斗”的办学精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办好新闻传播学专业。廖志坤指出,在党的新时期新征程,我们必须“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坚持不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讲清楚、说明白、传出去。廖志坤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常来吉首大学,共同品味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建设学术共同体。


图为我校党委书记廖志坤致辞


张坤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湘西作为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仅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论坛的召开将有助于专家学者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加大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图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坤致辞


马凌指出,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发展至28个成员单位,涵盖了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和地域。此次会议在吉首大学召开,标志着红色文化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她强调,联席会议致力于促进各高校的合作与成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使青年教师和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革命文化更能深入人心。


图为红色文化传承与马新观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马凌致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11位资深专家分别做了精彩发言,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尹韵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教授,湖南大学特聘教授、岳麓学者、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雷跃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张昆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常委副书记、副校长韦路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韩立新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董天策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高金萍教授,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芙蓉学者暨爱民教授。罗惠缙教授与雷跃捷教授分别主持主旨演讲的上、下半场。


尹韵公教授在主题为《民族团结的根基所在》的发言中,立足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下社会实际与自身经历提出,民族团结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它不仅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全力提倡中华民族团结共同体的立场和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图为尹韵公教授发言


陈昌凤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数据中心时代的国际传播》,她基于数据为中心的数字时代背景,从数据的不平衡分布与流动、数据运用的偏向、数据界定价值观三个方面分析数据荒与数据对抗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数据对国际传播的重要影响。


图为陈昌凤教授发言


雷跃捷教授作了主题为《人机协作——国际传播新视角》的发言,他表示舆论引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他从理论与技术两条路径深入探讨舆论引导模拟仿真系统技术及应用。雷跃捷表示,生成式AI技术近年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无法完全替代人工领域,应当结合人工分析和研判,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图为雷跃捷教授发言


张昆教授作了线上发言,主题为《寰球民意与国际传播》,他提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宣扬中国理论、道路、制度、方案和文化,以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效能,更好地应对国际传播中的各种挑战。


韦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协同传播:国际传播的新范式》,他指出协同的背后整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万物之间的联系与整体性,因此要注意对外传播的协同问题,加强多方协作、实现主体间的传播资源共享,进而达成整体高效的对外传播。


图为韦路教授发言


韩立新教授作了以《“新中国蓝图”对旧文化的批判态度》为题的发言,他以“新中国蓝图”三篇代表性文献引入,探讨“新中国蓝图”对旧文化的批判态度问题,表示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文化建设立于政治、经济基础之上,建设新文化需要在批判旧文化中进行。


图为韩立新教授发言


董天策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国际传播需要“对话公关”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智慧》,他结合现代公关的历史进路、构建公关对话范式等多方面,表示当下国际传播需要“对话公关”的思维,并倡导采取阴柔之道、怀柔之策,以公关的方式进行国际交流对话。


图为董天策教授发言


廖圣清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我国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传播是连接地方文化与民族共同体的桥梁。他提出要围绕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廖圣清教授发言


田秋生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凝聚抗战共识,筑牢民族共同体——〈大众生活〉(香港)编读往来研究》,他以“凝聚抗战共识,筑牢民族共同体”为主题,通过研究报刊与海外读者的互动,表示“简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宣传政治主张、凝聚海外读者的作用。


图为田秋生教授发言


高金萍教授作线上发言,发言主题为《以“两个共同体”的融合为根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传播》。她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和世界观。她结合时政热点进一步阐述构建“两个共同体”的必要性,指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决策。


暨爱民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从文化认同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路径》,他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他通过分析事例与数据,指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国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对于增强各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暨爱民教授发言


此外,红色文化传承与马新观教育联席会议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张涛甫,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孙宜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淑华教授,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辉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丁骋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琦教授等多位高等学府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们也受邀参会。


本届论坛共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年会”“铸牢共同体 传播中国梦”“青年论坛”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年会”论坛上,学者们深刻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就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深刻内涵,以及延安经验在新闻教育中的传承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入剖析了数智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共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新实践与新发展。

图为张涛甫教授发言


图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年会”分论坛


在“铸牢共同体 传播中国梦”分论坛上,学者们聚焦乡村现代化、媒介赋权、“数字乡民”形塑及AIGC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等议题,通过案例与理论分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国际传播策略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图为“铸牢共同体 传播中国梦”分论坛


在“青年论坛”上,青年学者围绕湘西民族题材影视剧叙事、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就数智时代媒介文化的变革与挑战进行了热切交流,展现了青年学人在学术探索与文化传播中的活力与创造力。


图为“青年学者”分论坛


会议期间,全体与会学者专家首先参观了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等六大文化场馆,深切感受到湘西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团队还前往吉首市矮寨大桥参观全国爱国教育基地,了解新时代建设成就与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专家们深入花垣县十八洞村,实地参观了精准扶贫主题陈列馆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此次考察让学者们亲眼见证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生动实例,尤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扎根于湘西热土,如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有了切身感受。此次行程深度融合了理论交流与实地考察,实现了从书斋到田野的跨越,将高深理论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发挥了高校智库的作用,也坚定了大家“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决心。


图为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审核责任人:杨帆)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