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那么,时序轮转,移至今日,我提出的“三业者”,又谓何指?它与大学生又为何关系密切?这“三业”即当今大学校园内外皆会遇及的一个链条上的三个“节”——专业、就业和职业。
“三业”与大学生的命运息息相关,“三业”构成大学教育与社会接轨的运转程序。关于“三业”概念的提出,或许本人是个首创者,或许本人因寡闻自诩,而已有先人早论及。窃以为,这个冠名权无须争个先后输赢,关键的是“三业”应该在大学教育中被普遍提及,应该引起当今大学生以及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人充分重视。
先说“专业”。这是成为大学生之前的高中毕业生们及其家长和老师,在决定一个年轻人命运的高考前后时常关注的话题。达到了可进大学的分数,报个什么好专业,是十分当紧且重要的,因为这关乎青年人未来。专业一敲定,大学门一进,整个四年、三年的许多个光阴,将围绕专业而度过。是专业基本定位了一个大学生的学识、技能和以后的发展前景。不同的专业给了大学生不同的自我塑造模式。几年的专业学下来,大学生大都变了个样,成了某某专业人才。这样,他要踏上社会天地闯人生,多少就有了些资本。因而说,专业是大学生又一个母亲之腹,它孕育、规定着孩子的基本未来。
次说“就业”。这是专业的后续一环。完成了专业的学习与掌握,大学生下一步就得就业,走上一个工作岗位,以自养自立于社会,且拿大学数年所获反哺大至国家与人民、小至父母与师长,以证自身价值和做人良知。因而不难看出,就业一端连着专业,一端接着社会,构成大学生人生转折的一个关节。业就得好,专业就没枉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可得以很好发挥,大学生则成为有用之人和快速成才之人。就业不理想,专业修炼的结果也会打折,于大学生日后发展不利。而就业之事并非人人一蹴即成,所以现今有一个观念被提出并让大学生理解其内涵,或落实于行动之中,那就是“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中第一个“业”指什么呢?当指“职业”,可见,就业与职业也存有内在关联。
再说“职业”。简单理解,职业是一个人一定时期或终生从事的一份工作,或叫做一项事业。职业与人的一生同样关系密切,可满足人的多项发展需求。对职业的选择与认定,是一个大学生一生中一种神圣权利,应当庄重行使。因为理想的职业,可成就一个人的理想,不如意的职业,却可令人大事无成,枉度大半生。职业作为一个人随身相拥的对象,可能会有一定转换,也可以长久不变。对一份职业的忠诚度如何,热爱心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可检测一个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为人与处事水准,以及事业成功率的高低。
故而,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谈未来职业往往则相当于谈以后的人生理想。拥有一份较理想的职业,意味着能获得一段比较满意的人生。所以大学生关心职业是题中之义,大学生慎选未来职业是天然合理的行为。
那么,专业、就业与职业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不难发现,专业与职业有联系,专业内涵连着职业内涵,专业是职业的先行官。有专业作支撑点,职业可以转动起来。反之,职业往往又是专业走向的归宿,选择、学习一个专业为何?为了一份职业的拥有。如此关系对大学生是一个提醒:为了日后一份好职业,就有必要从一入大学就学好所选定的专业。尽管专业与职业没有绝对的对等关系,但明白二者的关联特点,总是有用的。
再看就业,它是专业人才由学校进入社会与职业对接的行为。掌握一门专业的大学生,如果就业行为到位,则可谋得一份好职业。就业一边牵着专业,一边拉着职业,为二者作最佳搭配。看重这种搭配,那么一个大学生也就有可能获得一长段“美满婚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