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我校六届三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开幕。17日上午,全体代表分成八个讨论小组开展了热烈讨论。在讨论现场,各代表团围绕校长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学校相关工作,特别是事关学校发展、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大事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校报学生记者团对部分代表进行了专访,听取了他们的心声。
麻成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齐头并进

“搞科研,要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齐头并进。” 在3月17日上午的学校六届三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讨论小组现场,化学化工学院麻成金代表谈及学校科研工作时如是说。
“地方性”和“民族性”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作为一所身在偏远山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我校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大学相比确实有差距,如何将客观环境下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观环境下的主动状态呢?多年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麻成金教授说:“地方性就是我们的威信。”他认为,硬件条件不能决定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科研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只要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去做,就一定能把我们学校的科研水平提上去。
想做科研,如何做?这也是困扰不少青年教师的问题。麻成金说:“基础研究是学校水平的标志,应用研究是学校能力的体现,我们在搞好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要提升应用研究能力。”他表示,地方性高校的科研工作就应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老师们可以尽量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地方性’挂钩,这样既能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又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提升学校知名度,又能提高个人科研水平能力和影响力。(丁兰琼)
吕学芳: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社会需求,有发展潜力”

“思想政治教育这门专业近几年就业率实现100%, 但部分学生却纷纷要求转专业,这是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社会需求,也有发展潜力”。3月17日,学校六届三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讨论小组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学芳代表在列席会上作出发言。
她谈到该院思政专业学生纷纷要求转专业的问题,事实上思政专业前景很好,但是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她希望学校能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调整力度,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并增设非师范方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