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张彦 学生记者肖璋 丁兰琼)4月7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非粮柴油能源植物及相关微生物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2011年度工作总结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召开。我校纪委书记赵鹤平、原副校长张永康等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部分高校等19个项目参与单位的90余位代表与会。开幕式由该项目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邢福武主持。

图为 会议现场 (张彦 摄)
开幕式上,赵鹤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指出我校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表示,作为会议的协办单位,我校会尽全力做好服务。

图为 赵鹤平代表学校致辞 (张彦 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声雷代表项目主持单位肯定了项目组一年多以来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综合与基础工作处处长张军介绍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总体情况与特点。
开幕式结束后,各项目参与单位分别对自身调查地区的非粮柴油能源植物及相关微生物资源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并对接下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讨。
我校系该项目参与单位之一,负责对武陵山地区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进行了调查、收集与保存。在课题汇报环节中,我校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功锡代表学校作了专题汇报。

图为 我校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功锡作专题汇报(张彦 摄)
专家评审中,中科院院士洪德元建议项目组在系统掌握了我国非粮柴油能源的后对含油量高的植物进行扩种。中科院院士计亮年肯定了该项目实施的意义,并建议项目组创新技术、整合资源,真正实现生物能源产业化。与会其他专家也分别对项目的实施情况作了点评,对项目接下来的开展提了建议。

图为 中科院洪德元院士作点评 (丁兰琼 摄)

图为 中科院计亮年院士作点评 (丁兰琼 摄)
会议结束后,邢福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我校承担的“武陵山地区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调查、收集与保存”专题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吉首大学专题组成员克服了任务重、经费少等重重困难,调查收集了一批含油量高的植物,在整个项目的实施开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为 邢福武做总结讲话 (丁兰琼 摄)
据悉,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非粮柴油能源植物及相关微生物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于2008年立项,2009年正式开始实施,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两年的调查、收集与保存工作。

图为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张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