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3年1月推出50万字的长篇小说《暗战绝杀》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之后,吉首大学张景龙教授又于2014年11月再次推出60万字的《湘西土司王》。当笔者翻开书稿后,就深深为书中宏大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特别是书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元素所吸引。等到一口气把全书读完,掩卷之余,笔者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待历史,对待文化的严谨态度肃然感佩。看得出,他在创作这部著作之前,定是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志谱以及相关的学术著述。他对唐末五代彭士愁活跃的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对于彭玕、彭瑊兄弟以及楚王马殷家族的故事也是信手拈来。
对于这部书,笔者想用“宏大”“缜密”“奇特”“巧妙”四个词来概述。
一、大气磅礴,波澜壮阔。在这部书中,作者以宏大的构思对五代后梁、后唐、后晋时期湘西土司制度奠基人彭士愁在古溪州的崛起与发展,他与江西彭氏家族、后梁楚马氏家族、溪州吴著冲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他发动的溪州大战都进行了大气磅礴与波澜壮阔地艺术再现。书中对江西彭玕、彭瑊兄弟的崛起、发展以及彭玕二打洪州失败而举族奔楚进行了宏观的梳理;对马殷、马希范父子与彭士愁的恩与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溪州豪酋吴著冲父女与他的仇与情进行了合乎情理的演绎;对他感恩江西彭氏而做出“世世代代都是彭家子孙”的天地承诺进行了深情的描写;更对溪州大战的悲壮惨烈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再现。湖南文艺出版社在推荐书中用“史诗巨著”一词形容该书,我觉得并不过分。
二、史料详实,思维缜密。作者在创作这部书时所运用的详实史料和缜密思维也令我感佩。这部书涉及到唐末及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浩若繁星。要以如此纷杂的历史为背景构思创作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演义小说,作者首先必须熟读这个时期的各类史料和志谱,此外还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否则很难完成。从目前的作品看,作者已然二者兼备。小举一例:作者在书中构设彭瑊之死的时间为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资治通鉴》上记载,后梁开平四年五月,彭瑊在江西赤石洞被南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困,马殷派兵驰援,并生擒敖骈而归。《沅陵县志》记载此时彭瑊是辰州刺史。但据《资治通鉴》载,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马殷表降酋宋邺为辰州刺史。虽然《资治通鉴》上没有记载彭瑊在赤石洞的伤亡情况,但公元912年辰州刺史已经易人。而且彭氏族谱上有载,彭玕之子彭彦昭曾任过短期辰州刺史。作者在书中构设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五月彭瑊在赤石洞被围困时负伤,数月后不治。那么从时间上推演,彭瑊死后由彭彦昭接任辰州刺史至912年正月宋邺接任。这种构设无论从时间上还是逻辑上都十分契合。
三、奇情悬念,扣人心弦。作者在布设悬念方面也堪称高手,书中有很多情节都构设得十分奇悬,让人揪心。仅举一例:彭士愁在刚刚潜入福石城后,从在小饭馆随口对老板说自己是西兰尼请来为老蛮王祝寿的时候开始,他就一步一步进入险境直至身陷囹圄,差点命丧努力嘎巴的弯刀之下。这期间故事每推进一步都无不让读者为他提心吊胆,捏一把冷汗。
四、布局巧妙,令人叹止。在如此宏大纷杂的历史背景下,在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作者经过精心梳理之后,构设了多条故事线头,像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最后又能如期收回至预设的“纲”上来,且能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情节推进也十分流畅,给读者带来妙不可言的阅读感受,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可以算得上是驾驭宏大历史题材的高手。
除此之外,书中还以文学的方式演绎了土家族摆手舞的缘起、社巴节的由来、打溜子以及狩猎、婚育、祭祀等湘西土家族文学和民族习俗。
《湘西土司王》,张景龙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