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吉首大学共14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13项与武陵山片区需求紧密相连。这是吉首大学科研项目服务武陵山片区发展常态化的一个缩影。
吉首大学所处的武陵山片区跨湘鄂渝黔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面对片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贫困程度深等社会问题,吉首大学坚持“立足大湘西,服务大武陵,作出大贡献”的奋斗目标,将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科研,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吉首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吴晓说,“引导人文社会科学‘接地气’,既实现了学术自由创新发展,又贴近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如吉首大学商学院立足于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区,采用现代理论和方法范式,综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武陵山特色区域产业和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可操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先后完成了《湘西自治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研究》《凤凰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泸溪县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秀山参与武陵山联动发展研究》等多个横向项目。
“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先行试点,在生态环境脆弱、科学技术不高、资金相对短缺、人才较为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资源。”吉首大学科技处处长傅伟昌介绍,近年来,吉首大学多个科研团队为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学校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建立“中华蜂”保护基地,对“中华蜂”种群进行保护和研究。蜂群的保护对经济作物及草木正常授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经济收益提高和生态恢复、地方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
吉首大学副校长钟海平认为,开展武陵山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不是一校一地的事情,必须要形成协同创新的研究合力。由该校牵头设立的“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锰锌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构成了完整的武陵山片区服务体系,围绕生态、文化、经济三个中心进行研究。目前,中心工作已初见成效。
“武陵山片区就是我们的桃花源。作为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表示,吉首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导研究人员关注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强化科研成果的服务意识,为武陵山片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助力于武陵山区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立青)
原文网址:http://news.gmw.cn/2016-07/06/content_20846927.htm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