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红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铸成“学术名片”

作者:李洪雄  来源:红网   时间:2017-09-14  点击:

  红网时刻9月13日讯(通讯员 李洪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最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公布,吉首大学主管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跻身其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80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学校、服务地方为宗旨,以质量为本,以特色强刊,开放办刊,刊发表了大量的优秀社科理论成果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应用性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和社会效益。作为湖南省边远地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也是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砥砺奋进,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以大投入搭学术平台

 

  科研强校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将学报打造成湘西乃至武陵山片区的学术名片,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繁荣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下,学校将学报核心期刊建设发展列入了《吉首大学2011-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成为了学校“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优先发展建设的项目。

 

  为了全力督促学报期刊质量建设,学校领导多次专门听取学报期刊工作汇报,并就具体实施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给学报工作以最大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并在学报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最有力的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学报编辑队伍建设,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的编辑队伍。专职主编、责任编辑共4人,其中3人具有博士(后)学历或者博士在读,3人具备相关专业的正高或副高职称。学校保证充足的办刊经费,2009年,学校下拨经费为58.0万元,2010年以后,学校每年为学报拨付专门的期刊质量建设经费,用于期刊质量建设工作。这样,学校在办刊经费投入上,2010—2011年度经费增加至69.5万元;2012年以后年度经费增至89.8万元;2017年学校已计划投入100万元。充足的经费让学报不仅可以不收取作者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发表费,还可以为每一位作者和审稿人发放符合甚至高于国家版权标准的稿酬和审稿劳酬。学校真正从人财物等方面全方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报的需要,保障学报的发展。

 

  在学校空前的支持和重视下,学报编辑部拥有了极大的办刊自主权,这为学报的内涵建设和遴选进入更多的核心期刊行列提供了保障。

 

  以高质量树学术特色

 

  足够的办刊自主权意味着学校师生对学报发展深深的期待。学报编辑部立足学校实际,学习校外期刊管理经验,在稿源建设、栏目策划,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实用的举措来切实提升学报学术质量。为了办好学报,学校要求学报不必拘泥于本校之内,对本校研究者稿件占有比例不作任何规定,学报不必照顾校内教职工所谓的“职称稿”“结题稿”,可以敞开门户,组织引进全国范围内优质稿源。与此同时,校领导带头并要求二级机构领导和老师们不给学报“添麻烦”;不派送“关系稿”“人情稿”,一切以学术质量作为唯一用稿标准。这就使学报从众多的传统观念和规则中摆脱了束缚,赢得了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在稿源建设上,编辑部不断加大约稿力度,用真诚的情感和自身的实力,约请了中国社科院李德顺、吴元迈、杨义,北京大学晏智杰,清华大学卢风,中南大学李建华,南京师大高兆明,厦门大学杨春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报撰稿;每一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结束后,编辑部会及时地和本校项目主持人和青年博士进行沟通,“截留”他们手中的优质成果;编辑部还与本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保持长期合作,依托学科建设特色栏目,从而也保证了期刊栏目依托学科建设而彰显出来的特色。学报依据学校学科、区位优势,着力建设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沈从文研究”“土司文化研究”“湘鄂渝黔边区研究”等优势特色栏目。

 

  学报编辑部有意识地策划栏目,设立专门选题,让学报登选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论文。编辑部紧跟学术前沿,关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学术时势和新的学术生长点,策划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的选题,积极参与到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中。2010—2016年,学报先后组织过“中国梦”“城镇化建设”“大数据”“网络治理”“供应侧改革”“德性伦理”“中国道路”“地域文化”“文化遗产”等专题或专栏,其中被引频次10次以上的就有20多篇,15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重要的文摘期刊转载,产生了较大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在质量管理方面,学报编辑部一方面“提质减量”,提高稿件质量,减少学报发文总量;另一方面,学报建立健全审稿制度,严把稿件审核关。2008年,学报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后,载文量有所增加;但随后编辑部认识到要提高质量和刊物影响,必须调整办刊方针,走精品期刊路线。2013年,刊物每期从11印张176版压缩调整至8印张128版,年发文量进一步减少,文章的引用和转载却提升非常明显。在稿件审核上,学报编辑部开始直接采用2名以上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用制度堵截“请托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稿的公平、公正,从而优化了稿件的学术质量。在审稿流程上,编辑部遵循公平、正确、明晰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稿件评审流程,实施责编初审、专家评审、副主编复审、主编会议终审审定的“三审一定”程序。各程序赋予编辑和审稿人享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在终审会上,要求初审意见公开、专家评审意见公开、退修意见公开,复审意见公开,保证了学术出版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以影响力促学术发展

 

  编辑部长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传播交流活动。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高端学术媒体定期发布期刊论文题录,宣传和推介学报成果。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齐鲁学刊》《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的同行交流办刊经验,研讨提高刊物编辑出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对策。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报成为了武陵山片区乃至湖南省的一张学术名片。学报前后多次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民族地区名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期刊,湖南省优秀高校学报、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并相继入选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学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先后创建了“沈从文研究”“民族学研究”“武陵山片区研究”“社会治理研究”“生态环保论坛”等品牌和特色栏目,其中“民族学研究”栏目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地区期刊“名栏”称号,“沈从文研究”栏目两次获评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栏目。在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49期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的大会发言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宗刚教授称赞《吉首大学学报》是学报界的黑马,是高校学报中的优秀代表;在班级分组交流中,著名学术期刊《文史哲》副主编刘京希教授对《吉首大学学报》赞誉有加,认为《吉首大学学报》能够在异常激烈的期刊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确实非常不容易,难能可贵。

 

  学校十分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且成果颇丰,为学报质量和学术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0—2016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保持在湖南省高校前3名。近5年,学报校内作者发文92篇,全部为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占80%。

 

  2009年以前,学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刊载率最高只有14.2%,之后逐年增加;2010—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刊载率分别占比18.6%、23.0%、37.2%、45.1%、63.8%、80.9%、89.4%。2010—2016年,学报共刊发具有正高职称作者的论文351篇,其中累计有196篇博士生导师论文。刊物曾创下单期刊发17篇博导论文的记录。在肖宏等所著的《从文献大数据看近十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状况(2006—2015)》(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1期)一文中,所统计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学6个学科的核心作者(TOP10)共计58人,其中在我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就有陈柳钦、李长健、冯晓青、张玉能、王海明、王日根、陈其泰7人。

 

  伴随刊物质量的迅速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迅速提高,学报精心打造的特色专栏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乐山师范学院作者杨兴玉发表在《齐鲁学刊》的论文《灾疫伦理视域中的气候伦理刍议》,引用学报“伦理学研究”和“生态环保论坛”专栏文献8条;云南师范大学作者崔昆明、崔海洋发表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论文《近三年来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综述》,引用学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专栏文献12条;江苏师范大学作者杨安华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的论文《连片特困地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引用学报“社会治理研究”和“武陵山片区研究”专栏文献8条。万方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学报影响因子由2010年的0.209增加到2016年的0.987,总被引频次由2010年的388篇次增加到2016年的1679篇次。2016年影响因子居全国623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第48位。期刊以较高的学术质量,赢得了越来越多机构的认可,被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诸多高校纳入其科研成果评价的“来源刊”目录。

 

  学报以武陵山区民族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民族资源综合开发为研究对象的专门选题,不仅直接为农民脱贫致富献计献策,而且还带动了区域内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兴起,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社科研究专家在学报发布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湘西自治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研究》《凤凰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泸溪县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秀山参与武陵山联动发展研究》《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连续发布了3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承担了“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课题研究”,助推老司城顺利申遗成功。

 

  学报开放办刊、立足现实、服务地方的办刊路子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民族学家宋蜀华、李绍明,经济学家邹东涛、许经勇,美学家阎国忠、陈望衡、杨春时,文化学家叶舒宪、乐黛云,伦理学家唐凯麟,哲学专家李德顺,历史学专家陈其泰、郑大华等众多知名学者都对学报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评价,并对这样一所并不知名的地方普通高校能够办出高品质、高品位的学报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10月,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阅评简报》第14期刊发理论阅评文章《地方高校学报应做好为当地现实服务的文章——评2012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对学报紧密联系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刊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学报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至2016年已经连续两轮次获此项目的资助。宣传主管部门的认可、鼓励与支持,提升了编辑部的办刊信心,也拓展了期刊的办刊资源和空间。

 

  原文网址:http://hn.rednet.cn/c/2017/09/13/4424787.htm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