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全国第40个教师节表彰对象代表并合影。我校校友、湘西州民族中学谭周才老师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受到接见。“我倍感荣幸、激动,又格外感动、珍惜。当紧握总书记的手时,我感觉十分温暖、有力量,直到现在,依然倍受鼓舞。”谭老师激动不已。
图为谭周才(左一)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廿载春秋育桃李
谭周才生于乡土,长于乡土,心中那份对教育的热忱,源于儿时记忆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他们虽收入微薄,却兢兢业业,付出无尽心血,对学生关怀备至。尤其是身残志坚的小学老师刘陶德的鼓励为他种下了教育的种子。正是这些乡村大先生对职业的热爱,如同明灯,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
2001年,谭周才从我校毕业后,以满腔热忱踏入教育界,成为了浙江杭州的一名中学生物教师。23载光阴,他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2004年,他毅然离开浙江回到了湘西。问及原因时,他说“一是因为湘西人的淳朴、湘西山水的壮美;二是曾在湘西求学,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三则是源于心中那深沉的爱。”
谭周才的教学生涯中,总是脚步匆匆。他心里牵挂着学生,他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健康。
“2010届有一个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失去了方向,准备放弃学习……”回忆起家访经历,谭周才感慨万千。
在家访过程中,谭周才像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耐心地听着学生和其父母诉说着各自的困惑与期望。他分析了学生的特点和其家庭的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后,建议学生走我校单招这条新路。
在谭周才的鼓励和期待下,学生久违地燃起了希望之火,逐渐找回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如今,这个学生发展顺遂,未来可期。
“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谭周才的这句话,仿佛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他对未来的期许。
图为谭周才与学生在读书活动后合影
作为一位资深的教育者,谭周才带过13届高三学生,其中2017年组建的“慈爱阳光班”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湘西州民族中学的校园里。谭周才站在慈爱阳光班门口,望着眼前一张张稚嫩而又略显迷茫的脸庞,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尽管年级组老师们早已有所心理准备,但学生的整体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未来也将承受相比其他班级学生们更多的不易和挑战。
慈爱阳光班,一个由48名学生组建的班级,他们的各科成绩与平行班相差甚远,上本科的可能性极低。其中,有22名是孤儿,他们自卑、孤独,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在生活中欠缺独立自主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谭周才作为年级主任,和该班9位任课老师没有退缩,共同踏上这趟充满挑战的旅程。他们针对学生的学情,精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把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习题一个一个落实,错误一个一个检查,单词一个一个过关。考试结束后,他们更是化身为学生们的朋友,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除了学习教育,谭周才和老师们还十分关注学生们的生活。他们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们介绍州民中的发展史、校园布局及周边环境,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个即将陪伴他们三年的地方。
在谭周才和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更加愿意与人交流,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那份曾经掩埋于内心的自卑与孤独,在老师们的关爱下逐渐消散。
在州民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慈爱阳光班的学生们虽历经坎坷、起伏和迷茫,但在老师们的陪伴下,他们学会了勇敢和坚持,最终克服重重困难。2020年高考,慈爱阳光班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奇迹。(建议奇迹具体化)
图为谭周才与学生交流
为湘西教育传薪火
在教学这片沃土上,谭周才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
谭周才说:“我们作为教师,在育人的道路上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品德。”于是,他提出了“每课一寄语”的教学方法,落实思政教育元素进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充分发挥生物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是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二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成才,报效祖国。”这是谭周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学生们变得积极向上,目标明确,勇于担当,展现出大爱、大格局和大情怀。
2009年任教研组长以来,谭周才更是将培养青年教师视为己任,他深知,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只有不断培养新人,才能让教育的火炬永远照亮前方。
作为“湘西州青年成长导师”,谭周才从五个方面培养青年教师:一是形成自己课堂特色;二是学会开展课题研究;三是学会做好命题研究;四是把思政课元素融入生物课堂提高学科育人价值;五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做到择一固执殉身无悔,争做大先生,始终坚持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谭周才的培养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了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图为谭周才名师工作室第一次组织线下研修活动
工作之余,谭周才经常阅读,他喜欢沉浸于书海中,让心灵得到宁静与升华。他特别喜欢阅读《资治通鉴》,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在担任2020届年级主任时,面对生源不好、疫情等复杂情况,他再次翻开这部史书,从中找到了应对困境的方法与勇气。他调整工作思路,与老师们一起披荆斩棘,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成绩。
多年的辛勤耕耘,让谭周才收获无数荣誉和掌声。谈及这些荣誉,他说:“我深知这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家人的支持,以及恩师、学生和同事的激励。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湘西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章。”
吉大记忆记心中
27年前,金风送爽,谭周才怀揣着无限憧憬踏入我校的校门。在我校,他遇到了许多改变他命运的人。陈功锡、李金声、阎中军……这些名字,如今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们如母亲疼爱孩子般的教诲、包容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一直激励着他在教育之路上坚定前行。
李老师和阎老师的动物解剖课,是谭周才大学时光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课堂上,他们解剖了鱼和兔子,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如昨。谭周才记得,自己当时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而这两位老师总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让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也收获了满足。
除了学习,谭周才的大学生活还有许多难忘的瞬间。他和陈亮等同学多次到陈义光老师家蹭饭,那些美味的菜肴,如今已成为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1998年的暑假,他们一行五人租车踏上了前往铜仁的骑行之旅,一路上欢声笑语,青春的味道仿佛还在鼻尖萦绕。
在我校的四年里,谭周才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在北门文化宫感受世界杯的激情与热血;于吉大正门品味8块钱火锅带来的温馨与欢乐。这些宝贵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促进了他的成长,也让他更加珍惜在母校的时光。
在谭周才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的道路上,我校给予了他无尽的精神财富。刘建国老师的严格管理,让他懂得了规矩与自律的重要性;陈建荣老师的温柔与关怀,如春风拂面般温暖着他的心灵;陈功锡、陈义光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为他树立了追求真理的榜样;而李金声、阎中军两位老师的包容与鼓励,则给予了他探索和尝试的勇气。
如今,谭周才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他从未忘记母校的培育之恩。在他的心中,我校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他这颗羸弱的种子,让他在这里快速成长,并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谭周才都会心怀感激地说:“是吉首大学成就了我今天的辉煌。”
谭周才,这位从我校走出来的全国优秀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当问及还要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多久时,谭周才毫不犹豫地回答:“择一事,终一生,不因繁华改匠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坚定初心使命,继续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事业。”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