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吴合显)11月8-1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9年年会在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召开。我校历史与文化学院承办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境、生计与生命”专题会议。本专题共有参会人员30人,分别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大理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收到学术论文26篇,2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
图为专题会议专家学者合影
图为我校与会人员合影
我校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教授担任专题会议引话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院长乌日陶克陶胡教授主持会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王东昕教授作评议。
专题会议发言主要针对我国各民族地区的生境、生计与生命特点,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同,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三个“精准认识”。一是精准认识历史,即精准认识当地人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过程;二是精准认识文化,即精准认识各民族的文化,认识、利用、维护、创新当地环境的当代价值;三是精准认识生态,即精准认识当地所处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把握该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把握该生态系统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的机理,把握该生态系统常态运行的自我维持潜力。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只有在上述三个“精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途径和办法。与此同时,这三个“精准认识”,更是每一个人类学民族学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只有做到这一步,我国各民族群众才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才可望在中国大地上实现。
本届年会共评选97篇优秀学术论文。我校历史与文化学院教师何治民博士递交的论文《传统农业复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研究》荣获优秀论文奖。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