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党性在实践中闪光

作者:张彦  来源:   时间:2007-06-20  点击:



    有一种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却彰显着不平凡的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中共吉首大学离退办总支书记兼主任孔凡虎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其平凡的党务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点点滴滴,他引领离退办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们坚持思想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他在坚持思想学习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思考,撰写和发表了多篇有关党务工作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他积极为离退休老同志们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为湘西地区民族经济发展多作贡献。作为一个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孔凡虎同志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那颗心,那颗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那颗对党务工作的真心、实心,那颗对老同志热情纯朴的关爱的心。
真心实意做党务工作
    从学校后勤处处长调任离退办总支书记,在有的人看来,是“靠边”,是变相的“赋闲”,但孔凡虎同志却乐呵呵地去了。在他看来,离退办的工作同样是党的工作,而只要是党的工作,就不存在尊卑贵贱之分。
    到离退办以后,他发现存在许多问题,老同志们的住房问题、活动经费问题、活动场所问题等等,这对于一个经费非常紧缺的吉首大学而言,确实是非常棘手。
    就说住房吧。学校由于资金困难,一时难以落实老同志住房面积不足的问题,而很多老同志一家祖孙三代依然住在狭窄的房子里。为了让老同志能住上符合待遇标准的房子,老孔不断地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并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多次到住房紧张的老同志家了解实情,老孔的这份实心实意,最终获得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拿出100多万元为老同志修建了十几套125平方米的住房,解决了这个积压了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随着离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加,原先的活动场所便显得狭窄拥挤起来。孔书记知道学校资金确实非常紧张,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他便将目光转向校外,转向社会。一方面他亲自向私企老总寻求支持,硬是凭借个人的交情,说动了荣昌公司出资,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另一方面,他又去自己原先工作的后勤部门寻求帮助,改造了一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还相继修整、改造了老干乒乓球活动室和健身房。
    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务工作做在实处。这种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得孔书记在离退办的威信迅速提高,以至于今天,老同志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起来挺容易,但做起来难啊!七年来,一直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那就更难了。自2001年老孔担任离退办总书记的那天起,他就一如既往的这样做着,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始终如一。
    人老了,身体与精力都大不如前,因而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家里水管、水龙头、电灯、电话、家用电器之类的坏了,老同志们往往都不能自行修理,甚至连上街去买一些日用品,一些老同志也担心会买到假货等等,这些都需要离退办的同志们去操心,去找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学校离退休的同志多,事情自然也就多。比如说老人的生日,尤其是70周岁、80周岁生日,孔书记总是主动参与筹办寿诞事宜。而对于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老同志,孔书记也不会忘记他们。无论相距多么遥远,孔书记总是会将党的一份关怀准时送到老同志的心上。除了生日祝贺外,每逢中秋、重阳、春节等重要节日,孔书记总会组织工作人员,分头慰问老同志,给他们送去一份问候,一份温暖。
    对于离退休同志而言,不仅要关心他们日常生活,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生后的大事。2006年元月27日,学校退休的朱老师因病去世,家属要求魂归故里,即需要送回怀化市辰溪县的一个乡村。为了帮老人实现他的最后的愿望,孔书记不顾年关已近,积极联系车辆,组织人员,将老人的遗体送回他的故乡。从辰溪回来的第二天,也就是农历腊月三十,学校另一位退休教师张老师因病去世。根据湘西地区的习俗,需要停丧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五。为了安排好老人的大事,孔书记顾不上什么忌讳,与其他的工作人员一道,一直全力操办着老人的丧葬礼仪。
    这一年,从腊月28日至正月初五,整整一个星期,孔书记一直在忙于为老同志操办丧事。也不知熬了多少夜,流了多少汗,操了多少心。事无巨细,家属们有事就找孔书记,而孔书记总是事必躬亲,并且全心全意地操办。连周围的教职员工看到孔书记忙忙碌碌的身影,也禁不住感动地说:纵然是自己的亲身儿女,也不过如此,难得我们的孔书记能这么尽心尽力地为老同志办事啊!
一心一意替他人着想
    人老了,最怕的是孤独、寂寞。虽然大多数老同志都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但孩子们毕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都要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尽管逢年过节,孩子们也回家看看,但一家人团聚的时间毕竟是太少了。而在大量的平常时光中,老同志的生活往往都是寂寞的。为了从心里驱除这种孤独感,孔书记与离退办工作人员一道,在老同志自发组织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老年科协、教学督导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书画诗词协会、钓鱼协会、保健协会、门球队、武术队、京剧团等组织机构,吸引老同志参加。同时,还建立了阅览室,及时购买大量的图书、杂志和报纸。如今,人们只要一靠近离退办,远远地就能听到悠扬的琴声,阵阵的歌声;看到老同志们在门球场上、武术场所生龙活虎的身姿;并感受到一种苍颜鹤发,怡然自乐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当然,孔凡虎同志也有自己的家,但是,他一心为了老同志的“第二个家”的建设,硬是常常把自己的家给遗忘了。每天早上7点半,孔书记总是第一个来到离退办。开门,扫地,抹桌,打开水,直到下班时间早过,他还得在一旁耐心等待那些忘记时间,在象棋、围棋盘上厮杀的老同志,直到他们突然醒悟到天已经黑了的时候,才与他们一道回家。有时,他为了思考问题,甚至弄到深夜零点才回家。也许,上班早一些,下班迟一些,似乎都是极为琐碎的小事,但长年累月,天天如此,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为了这种“早一点”和“迟一点”,他的妻子邵秀莲同志常常说:“我们家的老孔啊,早就和离退办结婚了!”
    在孔凡虎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以来,吉首大学离退办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去年,离退办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党总支,孔凡虎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如果有人问:什么叫党性?我们确实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完美的回答。但是却能深深地感觉到,党性并非仅仅只是某种字面上的解释,也并非只是某种理论上的阐述,更重要的应该是党性的具体实践过程。当我们能够将党性渗透进各项工作实践中,融化在每个党员的血液里,表现在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上的时候,那么,“什么是党性”这一问题,就无需再作回答。因为,我们的党员同志已经将这一答案书写在厚实的大地上。而在这群书写党性原则的同志之中,有一位就是我们吉首大学离退办的总支书记孔凡虎同志。(孔凡虎同志被推荐为2007年省教育工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照顾。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