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全志斌:做乐知、慎思、笃行、博学的自己

作者:易平  来源:   时间:2008-05-30  点击: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有一些用哲理警句写成的铭文,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人啊,认识你自己。”在数计学院05级学子全志斌心里,认识自己是他一生都要修的课程,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快乐追求。

                      从容淡泊,乐知甚于知知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省二等奖,我校第五届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我校第二届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这些耀眼的光环都罩在全志斌身上。不仅如此,乐知的学习态度还使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数计学院非师范类专业一等奖学金三次,并三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可是在我面前的全志斌,并没有想象中的锋芒毕露,说起这些成就的时候,他甚至有些腼腆。
    宁静以致远。每个假期,他都会至少提前十天来学校,在宁静的校园里走走,制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当别的同学还在津津乐道假期里玩乐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图书馆某个安静的角落里享受着畅游知识海洋的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全志斌就是这样一个乐知的人。主动学习是他从初中到大学一直保持的好习惯,大学高等数学、数据结构、概率论等课程,在老师还没有开始讲的时候,他就利用空余时间开始自学。因此,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淡泊以明志。全志斌很喜欢二十世纪最卓越、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方案:并不与他人竞争,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就,只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说自己是个快乐追求的人,努力并不是为鲜花和掌声。建模、学习都是他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只有实现了目标的成就感才能让他真正地满足。谈到他在得知自己和队友获得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时候的体会时,全志斌说自己并没有过多的喜悦,反而为时间太紧迫,比赛论文没有完全表达清楚他们的思想而有点遗憾。

                     慎思笃行,想到更要做到

    让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的全志斌,不停地思考同样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人活着,为的是什么?哪些东西,可以用生命去交换?是生存重要,还是信仰重要?如何求解这个数学模型:MAX(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健康)……”他说自己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有些问题的答案似乎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地变化,可是有些问题的答案已经在指导他的生活。
    初中时,爷爷的过世让全志斌一夜之间长大。那个喜欢幻想,整天躲在被子里看小人书、连环画,那个调皮捣蛋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他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事情,如果不做,哪一天,我是不是可能会没有机会做?于是他开始捧起自己很久没有触摸过的书,经过努力,他如愿以偿考入衡阳市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全志斌很喜欢许三多,喜欢他坚持的精神。一点一滴努力的积累,做有意义的小小的事情同样是全志斌的做事风格。参加建模比赛取得的成果,是全志斌经过三年的努力才实现的。在学校,泡图书馆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不仅如此,他还有意识的看了很多关于建模的书籍,广泛的涉猎为他参加建模竞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一和大二的暑假,他都坚持在学校参加数学建模培训。

                       天道酬勤,坚持就是胜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在建模方面的知识,全志斌已经是“学富五车”。而成果,则是他和队友万婷、彭英福三人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取得的。在我校举办的“第五届数学建模竞赛”中,他们三人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他们和另外7个队,被选拔参加07年学校举行的暑假建模培训。整整20天,上午四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他们三人总是专心致志地坐在总理楼数模实验室,上机操作训练综合素质。学习算法,学习数学软件,做题目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9月21日上午8点,获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后,全志斌三人马上展开激烈地讨论,最终决定做“为北京2008年奥运设计一款公交查询系统软件”的题目。之后,三人有条不紊分工负责建立模型、模型求解、论文写作。建立模型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思索、改进的过程,而论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比赛成绩,全志斌就担负着写论文这个重担。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不厌其烦的计算、求解,第三天晚上6点,他们开始着手撰写竞赛论文。而那时候,离论文截止时间只剩10小时。
    比赛的三天时间,全志斌连续坐在电脑面前30多个小时没有离开。“刚开始真的很担心,很怕我们在关键时候功亏一篑。而且机房很闷热,豆粒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但那时候,热早就被遗忘。实在很累的时候,我就趁队友校对论文的时候睡三分钟,三分钟的睡眠,对我而言非常的珍贵。等头脑清醒一点点,就马上扑到论文上来”……他用‘扑’字形容自己当时的专注。比赛的第三天晚上,他们的指导老师——戴厚平也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寸步不离,直到天亮。

                        博闻强识,知识就是力量

    “人要有理想,更重要的是,要有实现理想的能力,坚持不懈必不可少,知识是后盾。”全志斌一直记得他的小学老师,总会给他讲一些那时候他不甚明白的话。渐渐长大,全志斌才慢慢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小时候家里的书不多,全志斌就找老师借书。连环画、《格林童话》、《西游记》是他的最爱。他笑谈自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发人深省的九个现象》等文章在全志斌的空间里都可以看到。全志斌的博客里,不仅有爱因斯坦、图灵的理论和思想,张爱玲、席慕容的文字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席慕容的《青春》是全志斌最喜欢的诗篇。而其中“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他最钟情。他说:青春短暂,不容蹉跎。说起对未来的规划,全志斌说考研是他最近的目标。因为大学三年扎扎实实的学习,为他考研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现在能够做的,就是静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向自己的心中的梦想靠近,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后记:采访结束后,望着全志斌脸上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不到被人们称为“迷茫的一代”的我们身上有的浮躁和茫然。“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快乐求知,踏实肯干更是我们最应该从全志斌身上学习的。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