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作者:谷悦 张娜…  来源:   时间:2012-11-20  点击:

    长沙市通程大酒店,约翰和一行人排着队走向领奖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高规格的授奖仪式。当他得知是湖南省省长为他颁奖时,他有些紧张,悄悄对旁边的一位老外说:“保佑我千万不要摔一跤,那样就太尴尬了。”约翰把这次获得“潇湘友谊奖”的经历总结概括为“a wonderful thing”,意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潇湘友谊奖”是湖南省政府于2002年设立的,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友好人士支持和参与湖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鼓励他们在湘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今年全省共有20位外国专家获奖,约翰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是约翰在吉大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似乎全校的学生都认识他,即使不知道他叫John,也知道有个大白胡子的外教。他几乎活跃在校园每个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他享受着这一切,他说他没有理由离开这里。


                                                纽约客来吉大
    约翰知道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外国人马可·波罗,他从意大利来到中国,游历17年,留下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也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文化。约翰不敢把自己与马可·波罗相提并论,“他更伟大,但是我也在从事文化交流工作,我在努力让中国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


  约翰出生在纽约,是家中唯一的孩子。197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爱因斯坦就曾在此校任教。在学校学习期间,约翰参加了校报的学生记者队伍。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校报的采编工作中,感觉既紧张又有趣。毕业后,他顺利地找到一份记者的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现实中的新闻工作可并不比学校有趣,也不能够让约翰感觉到满足,在他当记者的第五年,他决定重回学校学习,于是约翰在路易维尔大学进修物理学的硕士学位,最终成了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在他成为物理老师的第23个年头,学校来了个汉语老师,这是我校外国语学院赴美交流的一位老师,在约翰所在的中学教授汉语。其间,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约翰考虑到,两个孩子已经逐渐长大,有了自理能力,况且在这所中学的时间也太长了,他想,是时候该出去走走了。


  于是,一份来自美国纽约的简历投到了中国的吉首大学。


                                          “洋雷锋”吃得亏
    约翰从2008年来吉大教书,迄今已经有四年了,是吉大建校以来任教时间最长的外教。2011年下学期,新聘请的外教还未到,吉首校区只剩下约翰一个外教,他的教学任务也不得不加重,工作量从当时与外事办签约的每周16个课时增加到每周22个课时,新校老校两头跑。

 

    在生活习惯上也和中国人一样,即使再早的课,他也表示“OK”。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宋洁谈及此事非常感动:“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但是约翰任劳任怨,课也上得很好,就是一个‘洋雷锋’。”约翰对宋洁说:“只要有需要,我都愿意。”目前,约翰的课程贯穿国交学院的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的英语口语和大三的西方文化导论。


  约翰告诉记者,在他的课堂上,即使是口语课,也经常是非常安静的。说到这里,约翰模仿起中国学生的上课状态来,低着头,眼睛偷偷向上看。“中国的学生太害羞了,这可能是个文化习惯,但是想要学好英语,还是要积极主动的开口说才行。”


  连续三年,约翰在美国的好朋友都会寄来一大箱二手的英文书籍,可能并不是名著,却是最受当今美国青少年欢迎的书,内容涵括了经济、历史、文化等等,约翰把这些漂洋过海的书送给他的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多阅读,能够真正喜欢上外语。


  在外事办工作的张玉负责解决外教生活、工作各方面问题。她最喜欢接触的外教是约翰,平时她需要帮忙的时候,甚至反过来找约翰解决。张玉平时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外教积极融入吉大的生活,而约翰经常积极主动地担任起这项任务,解决了新来外教的很多不适应,并且不计报酬。她说:“用湘西话来说,就是‘吃得亏’。”

    如今约翰也有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乔远君。

 

                                        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在吉大校园里,不管是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还是与英语没什么关联的运动会等各类活动,我们总能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外。约翰还主动担任起了全校英语普及的任务,用国交学院院长张苹英的话说,就是“主人翁意识强,把自己当做大家庭的一部分。”如今,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都喜欢约翰,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李同学告诉记者,他就是在一次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角中认识约翰的。


  约翰不光积极在校园内普及英语,甚至在学校开展的县级英语水平普及等公益活动中,他也积极参与。他和师生们一起走进湘西的一座座大山里,把异国的风情留在了山里。


  在约翰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很有限,汉语也仅限于“你好”“谢谢”这几个简单的单词。而如今,约翰已经俨然一个中国通。他趁着寒暑假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他最喜欢的是海南。他很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这或许和他经常旅游的经历有关系,在他13岁的时候,就曾一个人到过瑞典。约翰说:“旅游不单单是去看长城,去看兵马俑,而是去感受到当地人与文化的力量。”现在,约翰不仅知道湘西有苗族,有土家族,有汉族,也知道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这可能是约翰的美国朋友所感受不到的。在中国的五年,约翰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地域的大不同,中国人的大不同。


  一个人的时候,约翰还延续着在美国的一些习惯,看看美国电视、看看电影、阅读一下书籍,最重要的是写博客。在博客中,他依旧保持着以前当记者时敏锐的观察力,他写在课堂上发生的趣闻,他写中国学校的不同之处,他还关注着中国的热点问题,包括中日的钓鱼岛之争、汶川大地震等等。只是在有些时候,会突然想吃比萨,这时候他就会去找朋友排解一下暂时的思乡之苦。


  约翰的学生告诉记者,国交学院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什么活动,只要有约翰参加,最后都由他做个总结发言。在上学期的一次活动结束后,约翰照常走上发言台,不过他的第一句话是 “Why alwaysme?(为什么总是我?)”底下师生哄堂大笑,约翰的白色大胡子也随着他的笑声颤动起来。约翰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因为你总是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