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申遗成功了!
7月
4日
,从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湖南永顺县老司城土司遗址领衔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打破湖南历史零的突破。
这消息一经传开,湘西就“炸开了锅”。朋友圈、QQ空间顿时狂刷着这条消息,逢人就谈论。对于处在湖南以西关山深处的湘西人来说,老司城申遗成功不仅是种荣耀,更是一种财富。
老司城申遗成功,是诸多因素成就的必然。在这些因素的背后却不得不说说湘西最高学府,那所用板车推出来的大学,那所被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评为“湖南骄傲”的吉首大学是怎样在湘西这片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
老司城申遗成功,科研成果服务地方
2012
年5
月11
日
,时任永顺县委书记李平率队来吉首大学,双方就申遗相关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共同成立老司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课题研究小组,正式拉开了吉首大学助推老司城申遗的序幕。
自吉首大学着手老司城申遗工作以来,上至学校党委行政,下至相关学院专家、学者,都以极大的热情为之努力着。其中,游俊、龙先琼、成臻铭、罗维庆、瞿州莲等20余位专家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潜心研究,经过反复研讨,多次前往老司城遗址现场考察,最终完成研究论文7篇,专著11部,研究综述3篇。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的老司城遗址申遗文本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材料,推进了申遗进程。
由吉首大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20余位专家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7个调查报告;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成功编著了400余万字《土司文化研究》丛书,共计11册。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了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奠定了吉首大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土司制度学术的前沿地位,为老司城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该校
张景龙
教授更是推出了6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湘西土司王》。不久,将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怡光国际经济文化集团公司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老司城传奇》,届时将有众多影视明星闪亮出镜,为古老的湘西呈现崭新的光彩。从而进一步提升老司城在全世界的地位和知名度,随之带动老司城的经济发展。
吉首大学助推湘西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为高校与地方合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也将带动吉首大学土司学的研究。也将是高校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学术研究,更加契合当地的发展。
目前,老司城申遗工作已尘埃落定。但我们始终得铭记老司城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继承与弘扬。吉首大学作为教育载体,必然就得肩负起这样的社会职责。同时,吉首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民族大学,它所承担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肩负着民族教育大业,更要肩负着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使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几十载耕耘
纵观吉首大学,自1958年创建以来,它就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湘西这片土地上耸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它以独特的智慧与勇气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它以全新的面貌在武陵山区扬起一面又一面鼓舞人心的大旗。
生活处处皆学问,最好的学问就是用于生活。吉首大学在科研的同时,更是注重科研成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造福百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吉首大学历来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武陵山片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了20多个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承担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中70%以上为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20余万农民摆脱贫困,还有湘西矿产资源研究成果已孵化出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吉首大学充分发挥在区域文化传承、创新与引领中的积极作用,先后被誉为湖南西部地区思想文化的“高地”和城市形象的“名片”。并且承担“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永顺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课题研究”等一批重大项目;策划并主创了大型文艺演出《魅力湘西》,该项目跻身于国家文化旅游演艺三十五强,系列突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近五年来,该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0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3项。2012年至2014年,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64项,社科基金项目47项,立项经费近5000万元。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差异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出了“三带”理论,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及深度开发,在杜仲、葛根、椪柑醋、矿产品与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2014年,该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64项,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获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项,立项总数全省高校排名第三。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77项,立项总数全省高校排名第一。连续十余年,吉首大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稳居全省高校前3位。
金凤凰学以致用,带飞武陵山区
都说湘西是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其实,湘西也在吉首大学的奉献里。吉首大学就像湘西孕育的一只金凤凰,浴火重生,翱翔在武陵山区。它以服务本土为己任,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大力加强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无论是课题立项、研究成果,还是成果转化,都坚持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当好智囊和参谋,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该片区地处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四省交界处,共有71个县(市、区),其中,湖南37个、贵州16个、湖北17个、重庆7个。该片区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分布广、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区和经济协作区。
吉首大学,可以说是武陵山片区的“扶贫者”。它是目前湖南唯一一所校区地跨两州市的大学,也是湘鄂渝黔边区唯一一所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
权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的高校。它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
同时,吉首大学作为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学科研人才,成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CSSEA)大学。2012年,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大学。
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贾庆林、刘云山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贾庆林高度评价道。
不管吉首大学得到了多少荣誉,但它却一直默默地不骄不躁地做着它应该做的事。从创办起,它已经走过了五十七个春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它凭着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情,在关山深处扬起了一面叫做“吉大精神”的大旗,它将引领着吉首大学,乃至整个武陵山区走向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洪雄 新闻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