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永康教授
他是鞠躬尽瘁,耕耘科研的真汉子;他是侠骨柔情,享受生活的古稀老人;他是推己及人,大爱慈祥的老父亲;他就是张永康教授,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张永康,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退休教授。吉首大学原副校长、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科协先进工作者,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湘西三带”理论创建者,“果王素”、“金雪康”第一发明人。现任吉首大学研究生督导,中国杜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顾问,中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湘西州老科协会长等职。任职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编著18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州市研究项目20多项,通过成果鉴定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荣获各类奖励30余项,参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10多个。
执着科研,硕果累累
提及“湘西三带”理论,熟知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湘西三带”理论之父———张永康教授,而这个理论的实践基础,就是张永康教授和他的团队几项重要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从猕猴桃籽里成功提取了亚麻酸,继而开发出国产保健食品果王素,进而带动湘西猕猴桃产业链的发展,种植面积由原来的0.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从而促进了湘西经济的发展。张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外地人,但是他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尽心尽力地利用自己的科研技术开发为老百姓造福。青春、热血、激情、智慧……一览无遗地播洒在了湘西的这片土地上。
就在湘西猕猴桃产业日益发展中,张老意识到猕猴桃亚麻酸的不足。在寻找新的亚麻酸资源中,张老从湘西几十种植物中通过实验,发现木本植物杜仲翅果仁中的亚麻酸含量最高,超过猕猴桃。13年前,张老所在的实验室在全国率先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高纯杜仲亚麻酸,继而开发出保健食品金雪康。而在当时,杜仲的精深加工产业只是一个“新生儿”,并没有市场。张老却看出了杜仲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他开始一心一意研究,并从杜仲翅果入手,先后提取和研制了杜仲亚麻酸,桃叶珊瑚苷,杜仲胶,杜仲蛋白和杜仲饲料添加剂。现已在老爹生物、和益生物等公司陆续投产。
至今,杜仲的综合利用产业,已列为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天然杜仲橡胶新材料、油料、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杜仲养殖业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老和他的团队在该领域已取得20多项发明专利。近日,杜仲胶冻析装置等4项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执着如他,一匹不知疲倦在科研这片土地上不停歇奔腾的老马。
关心学生,无私父爱
在工作中,张老是一个敬业的科研者,在生活中,他是有着大爱的慈祥父亲。对于他的很多学生而言,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父亲,一个父亲在家里,一个父亲在学校。张老,就是他们心里的那个大爱父亲。“子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我们负责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为世界作出贡献就是我们长辈的心愿。”儿女都在国外工作,七十多岁的张老和老伴选择扎根在湘西,放弃和子女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张老舍不断的是那一份大山不了情。
吉大里面到处有他们的桃李学生。常有学生登门拜访,陪他们散步、嘘寒问暖,同席聊天。张老有时候出远门,也会带上一两个学生,他们就像张老的孩子一样尽孝膝下,陪着两个老人颐养老年。两个老人的过年时光并不孤独,很多学生一到春节就会去看望张老,而张老也会在新年来临之际带上一两份本地特产,叫上几个学生,备上三两好酒,去学生家里小聚或请大家来家聚聚,唱歌跳舞都行。
除此之外,张老还会通过QQ、微信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动态,特别是自主创业的学生,他还会给他们建议指导。湘西生活网成立之初,那帮热血沸腾的青年和张老就结下了亦师亦友的缘分,张老时常会去他们的工作室指导,经常请那帮孩子下馆子吃饭,为他们改善伙食。除了那些满腹激情创业的学生,张老对于学校里面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很关心,资环学院2011级学生龙秋萍,是个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女孩,她有时候在学校里面摆地摊,张老总是会去捧场,顺便给她加油打气,需要时还给她偶尔出出主意。大爱如他,用自己的温情感动每 一个自己的吉大“孩子”。这种例子只是百里择一,还有很多很多。
享受生活,怡然自乐
张老是喜欢把科学与文学、美学结合起来的科学家,喜欢做实验,喜欢做美食,喜欢走进自然。在实验中他可以发现微观的色,在公司里他执着地把企业文化作为魂,在生活中他善于洞察宏观的美。除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外,他还乐于和文人交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湘西州的文化名人大多数都是张老的挚友。“生活是美好的,参加文化活动可以了解到另外一种生活状态,都会学到新的东西,提高人生的品味。”
清晨的风雨湖畔,有他心旷神怡打太极的身影;学校的“立人”读书沙龙,有他引经据典,畅谈科学和文学的身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有他主持讲座认真聆听的身影;元旦晚会上,有他拿着相机到处拍照的身影;大学生孵化创业起点坊,有他为学生加油鼓劲、出谋划策的身影;各类动植物基地,有他带领专家去考察的身影……他工作的时候,像个不屈不挠的“拼命三郎”,不达目的不停歇。可是在生活中,他却也懂得生活的情趣,像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墨客,怡情养性。
张老紧跟互联网时代,QQ,微信,网购,网银都是玩家,打开QQ,动作娴熟。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他的那句个性签名:“记录生活,为了忘却”。“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我们的脑袋就会装下很多东西,如果把它放在QQ、微信中记录下来,自己也就可以把它从脑袋里面删除了,当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再去查找。”张老一边给我们浏览相册,一边回忆这些相册里珍藏的人和事。实验室的、学术会的、家人的、朋友的、学生的……他懂得工作,更会享受生活。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锻炼身体,在清晨的吉大散散步,打打太极。晨练结束后,也就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有时候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天,老伴儿也不去扰他。午饭是老伴做,张老很自觉的洗碗擦桌。他说,中午的饭碗比较多,他主动负责洗碗,已经程序化了,很有乐趣。看到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也被这平淡如水,相敬如宾的相知相守所感动。在外面,他是叱咤科研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回到家,卸去一身戎装,他就是为老伴儿洗碗的好丈夫。柔情如他,工作生活两不误。
漫漫科研路,耕耘誓不休;浓浓湘西情,热恋写春秋。关于张老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一直在继续……
(责任编辑;苏卫平 新闻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