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校友张珉:“80后”博导的奋斗历程

作者:武景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5-10-29  点击:

 

图为张珉校友参加国际会议  

 

    张珉,湖南娄底人,80后,29岁被评为国家211重点大学教授,吉首大学走出去的年轻、杰出校友。1999年,张珉进入吉首大学化学系求学,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201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以绿色、可持续化学基本原理为导向,发展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开展资源(如可再生醇资源、烷烃等)的高效与高值化转化利用研究。


    有人说,我们没有权利选择从何时、从何地开始,但我们有勇气坚持走下去,认准既定的目标,闯荡自己的路,走进博导张珉,你会发现,奋斗的青春最美,也最有价值。

 

                                                                                     青春校园  成长起步
    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在大学校园,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追求,在这里欢笑,在吉大校园里,张珉与化学深深结缘,读大学以前,他数学成绩最好,没想到高考时,化学在所有科目里考分最高,通知书下来时,被吉大化学专业录取,与化学的相伴之路,便从此开始。

 

    当初,很多外人说化学是冷门专业,他心里于是就有了一个结,失落了好一段时间,自从大学学习化学到深入从事科研工作以后,彻底改变了外人的这个看法,他说,化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是一门创造新物质、改变世界的学科。大到我们的国防军事(如特种材料、高能推进剂、高性能炸药等),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如尼龙、塑料、化肥、医药、香精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涂料、石油化工等)都和化学息息相关。尤其,类似的物质,结构稍作修饰便可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特性。深入理解新物质形成的内涵,掌握所得物质的性能,为我所用,就会惊喜连连,体会到化学无尽可能的乐趣。

 

    时光飞逝,启蒙师恩难忘,回忆停留在大学课堂,刘建本老师洪亮的讲课声音,陈小原和欧阳玉祝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颜文斌和刘文萍老师旁征博引、独到精辟的内容讲解……如今皆历历在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严,既是对学生的严格负责,也是对科学的严谨认真对待。记得在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课上,陈小原老师教学生从茶叶里提取咖啡因,从实验装置的搭置、茶叶的研磨、操作条件的严格控制、到最后出现神奇的白色针状咖啡因,她都耐心讲解、悉心指导。正是这个实验对他的影响很大,也激发了他对神奇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

 

    除了恩师们,还有那一群至交室友。毕业转眼将至,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去教书,另一种选择就是考研,出于对化学的兴趣,他便选择了考研。2002年9月份,他才开始准备考研,距离第二年1月的考研只差4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必须熟悉掌握厚厚的专业、政治及英语书里的内容,经常熬夜复习也是在所难免的,肚子经常在半夜里饿的叽里咕噜叫,得知这种情况,一位很要好的知己给他送来了几十个家里的土鸡蛋,深夜用电烤暖器烤鸡蛋,就轻松解决了晚上学习时饥饿的问题。他说:“在寒冷的冬夜里,送来的不仅仅是鸡蛋,更是暖暖的心意,更是促使我前进的动力。”

 

                                                                                      留学海外  求知若渴
    在化学专业下面有许多分支学科,当初考研时,张珉选报的是暨南大学的分析化学专业,但后来被分到做有机合成的导师那里,这个阴差阳错,对他来说也是个喜事,有机合成的专业导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为了让他体验中科院的科研氛围,在导师的帮助下,他才有机会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做了为期两年的实验,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一流研究所的科研精神,对有机合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张珉是从贫苦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小时候放过牛,上山砍过柴,下田犁过地,尤其经过老家多届农忙“双抢”和石灰山里挑石头的洗礼后,求学道路上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因为,吃苦耐劳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凭借这种精神,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进了现在从教的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恰逢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有幸抓住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去法国深造学习。

 

    他说:“刚到国外时,学了十多年哑巴英语,深深感受到了交流的困难,特别是用专业英语表达时尤为尴尬。但他每个月要将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在全研究所众多师生面前做一个汇报,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当时他的导师是法国雷恩一大的副校长、法国院士,平时幽默搞笑,但对科研却是极其严谨。为了让张珉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最初几次报告前,导师会让他在办公室先讲几遍,导师做听众,反复提出改进的意见再上台。他说,这一招很管用,三个月后,交流就轻松自如了。

 

    求知若渴的他,在国外科研氛围的熏陶下,在有机合成化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投身化学  学以致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珉,29岁被评为教授。曾在江南大学任教,现在在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2009年分别获法国雷恩一大化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合作培养、双博士学位),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截至2015年3月,他已在“在“Angew.Chem.Int.Ed”、“J.Am.Chem.Soc”、“Chem.Commun”、“Chem.Eur.J”、“Org.Lett”、“Adv.Synth.Catal”、 “Organometallics”、 “Chemcatchem”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8篇,多篇论文被评为热点文章和封面文章,累计引用1200余次,授权专利多项。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等多项研究项目。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新型配体、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可再生资源(如乳酸、甘油、糖、纤维素、CO2等)的高效、高值化转化;清洁能源(如制氢、催化氢解生物质等)的发展;绿色化学导向的碳-碳,碳-杂原子键形成新方法,应用其合成生物、药物活性分子并进行活性研究。

 

    他说:“化石资源随着人类对其大量的开采与消耗正逐步枯竭,因而以化石资源为合成原料的有机化学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或补充传统的、正在日益衰竭的化石资源进行有机化学品的生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也是绿色与可持续化学领域具有前沿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研究课题之一。”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通过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材料,将可再生资源转化为高值化的、满足人类需求的功能有机化学品具有紧迫性,据此探索新的合成方法与技术,丰富绿色、可持续化学的内涵。

 

                                                                                笑对磨难  追求不止
    现阶段对可再生资源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他说,以解决某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导向,在国内开展一些原创性的研究工作,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积累过程。

 

    笑对磨难,追求不止,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学有所用,面向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创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现如今,张珉在科研的世界里拼搏,在教书育人的沃土里播种,岁月没有侵蚀学生时期校园里的欢笑,在未来的路上,他坚守心中的沉静沉稳,遇事不慌不忙,他饱含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方走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在吉大,像张珉这样的校友还有很多,他们践行着“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吉大精神,肩负着“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使命。

 

    (责任编辑;苏卫平   新闻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