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绝杀》是以昔日有“小南京”之称的湘西千年古镇浦市作为故事发生地点,以古朴淳美的湘西文化、民俗风情为文化背景,以抗战时期中国军人和湘西儿女为保卫中国兵工厂与日本间谍斗智斗勇、浴血奋斗的英勇事迹为主要线索而书写的一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小说。从历史文化视角来看,该作品的问世至少具有以下三层意义:
一、文学史意义:对沈从文《十城记之一浦市》之憾的一种弥补将
《暗战绝杀》这本小说读完后,读者的第一个感觉极有可能是文不符题,至少笔者是这样感觉的,这分明就是一部捍卫民族独立、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史。一口气把作品读完,感受如此深刻,一时却又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份独特深邃的乡情用一种淡淡的、温婉的方式表达出来,你能感受到作家张景龙老师对故乡那种深沉的爱。作品中深厚的湘西文化底蕴描写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边城》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不仅在国内有着重要的文学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亦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我们知道,沈从文先生生前曾经计划写《十城记》,其中浦市就在他的计划写作之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留下了“九城”的遗憾,仅完整写就了《边城》(茶峒)这座“孤城”,却影响到了世界。
而今,作者作为湘西人,他带着湘西人独有的情感,使浦市这座由于历史等原因被沈从文先生无奈搁置的湘西古镇,重新得以用文学的样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把故乡浦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辰河高腔戏、龙舟横江竞渡、茶馆文化、帮会文化等原生态民族文化,以及在特殊历史时期湘西人民的深明大义和博大智慧,连同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了生动的再现,展示了千年古镇昔日的风景美、风俗美、文化美、人情美。从这层意义上而言,《暗战绝杀》不仅是对沈从文先生“十城”之憾的一种弥补,也为中国当下呈现了一幅湘西爱国情怀的历史画卷。
二、文化艺术和民俗描写: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思路
在《暗战绝杀》这部小说中,有一种现象是极为令读者关注的,那就是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浦市独特的地方文化。比如辰河高腔戏,作家用了近两章的篇幅对其进行细致描写,从戏剧的历史演变、演员的表演、唱词、谢幕到观众的反映,写得栩栩如生、生动活现,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甚至有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浦市的辰河高腔戏?通过笔者对辰河高腔戏相关资料的查寻,发现浦市正是辰河高腔戏的发祥地,清《湖南通志》曾有记载:“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曲唱”,原来辰河高腔戏曾经在浦市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由此可见,辰河高腔最能代表浦市地方文化。但同时笔者也了解到,虽然泸溪县目前尚有一个专业剧团,但经年不演出一场完整的剧目,老艺人行将老去,而年轻人却接不过棒来。因此笔者通过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地书写辰河高腔戏,感觉他除了展示浦市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之外,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在为这项独特的传统艺术濒临失传而担忧,他在书中用那么大的篇幅来描写这门曾被西方文艺界惊呼为“东方艺术瑰宝”、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的辰河高腔戏,为的就是唤起人们对这门传统艺术的重新审视和抢救。
另一方面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作家笔下对湘西民俗的书写。由于湘西民俗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作家的妙笔生花,在《暗战绝杀》中,湘西民俗成为了小说表现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插于文中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宗教信仰、节日娱乐、工艺美术、民间文学、生产习俗等等以一种巧妙的形式向读者作了一一展示,特别是关于浦市龙舟竞赛时的独特风俗,比如放“黄烟炮”故事的书写,让读者看到了湘西本土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这些民俗的描写,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思路导向。
三、历史反思:往日繁荣和今日疮痍之比较
作者站在21世纪反观已繁华不再、在现代化进程中已变得满目疮痍的故乡浦市,在优美的笔调下面隐伏的是一种力透纸背的深沉忧虑和怀想。《暗战绝杀》借日本间谍在电文中中提到了日本在轰炸沅江中游两岸城镇时浦市得以幸免的原因:“一、交通便利,水路直通京、沪,古驿道可达云、贵、川,将来可用作皇军推进大西南的军事要塞;二、浦市系千年古镇,有大批古建筑群和大量古文物,应留下为我大和民族所用;三、浦市目前人员混杂,便于三木特工组隐蔽。”(第四十八章,第245页)一个日本人都舍不得摧毁的千年名镇,我们自己却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将其毁去。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深沉的忧虑已经超越了作家仅局限于对故乡昔日繁华美好的怀念,而是站在整个人类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高度,进行着深层的反思和追问。
作者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对故乡逝去的过往繁华的怀念,他一直就想写一本书来再现当年的浦市古镇,向世人展示千年古镇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厚重的地方文化。笔者以为,作者在这种展示的背后,更多的是他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呐喊与呼吁。
沈从文曾经在《抽象的抒情》一文中说:“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张景龙老师的《暗战绝杀》在文学艺术的层面上延续了千年古镇浦市的繁华与美丽,从这层意义上讲,正如张景龙老师自己所说的,是用文字凭吊已经逝去的历史。
(本文作者系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