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首大学张景龙教授撰写的《湘西土司王传奇》一书即将出版,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感慨。
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早在“五帝”时代,湘西土著先民便在这块土地上开拓耕耘,繁衍生息。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秦汉时为黔中武陵郡,西晋南北朝为“五溪”。在湘西地区文明进程中,土司王朝是一座绕不开的山。自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楚王马殷任命彭瑊为溪州刺史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湘西最后一位土司纳土,历时818年。在清朝“改土归流”之前,州境一直实行土司制度,绵延八百年的土司王朝,使湘西地区的文明得以发展,社会秩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产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族文化遗存和文化信息提供了根本条件。
湘西山水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丰厚。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中国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华夏洞王奇梁洞、“天下第一漂”永顺猛洞河、千年古镇王村、国家自然保护区小溪、土司王朝八百年故都老司城、吉首德夯苗族民俗文化村、“中南第一大峡谷”古丈坐龙溪、龙山里耶战国古城址和皮渡河、花垣古苗河和边城茶洞、保靖酉溪园、泸溪沅水风光等。湘西地处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会地,世世代代的土家苗汉儿女在湘西大山里繁衍生息。千百年来,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境内保存的土家织锦、茅古斯、苗族歌谣等24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种充满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其古村寨、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正是这些瑰丽多姿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光辉千秋的湘西文化,造就了湘西州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使之成为中外旅游者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昔日土司王朝,今朝旅游胜地。神奇而古老的土司王朝是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虽然土司王朝已不复存在,但历史仍在继续。今天,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热潮中,湘西州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依托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老司城三块金字招牌,突出山水风光、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土家族和苗族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拓展提质,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努力把湘西建成民族文化彰显、人鱼自然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吉首大学教授张景龙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湘西土司王传奇》,承载着沉甸甸的湘西民族文化特别是湘西土司文化,在描写湘西第一代土司王与溪州毫酉、五代楚国国王等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的同时,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社巴节的缘起以及土家族祭祀、狩猎、婚育习俗等文化元素隐含在了故事情节中,把一千多年前古溪州的汉蛮冲突及持续了八百余年的土司制度的缘起进行了完整的重塑和整合,以文学的形式向外界宣传和推介神秘湘西和湘西文化,为老司城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宣传湘西土司文化、推动当地土司文化旅游而贡献的文学助力,这对我们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此,我们热切期待,能有更多研究和宣传湘西文化的精品著作出版。这对于湘西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宣传推介美丽而神秘、悠久而灿烂的湘西文化,推进湘西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责任编辑:胡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