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小女儿和女婿的邀请,我和老伴于2015年7月前往美国观光旅游。女儿女婿是去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的,寓居在该校所在地Palo Alto市的一所出租公寓里。这里也是著名的高科技园“硅谷”所在地,是一座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小城镇。我俩一到,女儿女婿就安排好了行程,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美国西部、东部的主要大城市和著名庄园,了解到异国他乡的许多民情风俗,看到了许多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真是数不胜数。在此,先将第一眼看到的几件小事,略加叙述。
(一)汤姆叔叔小屋。和原来想象的相反,美国的城市除纽约、费城外,并不都是高楼大厦林立高耸,特别在加州,许多城市的建筑物都不高,房子很少超过六层。我们居住的帕罗奥图市(Palo Alto),地处美国西部,民宅一般是桔红色的一层木板房,屋顶呈尖三角指向天空,屋檐笔直下落,墙上的小窗几乎挨着地面,极象斯托夫人小说里所描绘的汤姆叔叔小屋。但不要误认为这里是贫民窟,相反是富人居住区。美国的贫富悬殊,贫富之间的区界也极为分明,富人绝不会与穷人住在一起,穷人发家致富后也一定会挤进富人区内安家落户。在硅谷这块寸土如金的地方,拥有私人住宅,那就是富裕的名片,所以有钱人都争相在此购地建房。在小区里转悠,会看到每栋小屋占地面积都宽,屋旁都至少有一棵或几棵大树,伞似的遮掩着小屋;房的四周都有面积不等的草坪,绿油油的,将桔红板房映衬得格外鲜艳。穿行在这碧绿丛中点点红的曲径小道上,置身在这不是森林却胜似森林的世界里,心情格外舒坦。的确,这里的风光很值得欣赏,这里的居家也真正顺乎了自然,只建一层板房,是因为这里处于地震多发带,小屋最实用实惠,最有安全感,所以大家争相仿效,小屋也就成了社区里的一道风景线。乍看,这些汤姆小屋之间没有差别,其实等级区分还是明显的,这只要看每幢小屋拥有草坪的大小,屋前屋后的树木是否遒劲与茂密,庭院里的花鸟品类是否繁富,就可以知道房屋主人财富的多少和身份的高低了。例如苹果公司的老总乔布斯,这位全美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住宅就座落在区中心,他的汤姆小屋,外表虽然与其他的一样,但小屋后面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婉曲幽深,就让许多朝圣者和参观者为之惊叹咋舌。
(二)公交车上的折叠椅子。市里的每辆公交车上,前两排椅子显得十分宽大舒适。但乘客上来,却总是穿过这两排椅子往里走,坐到后面去,如果后面没有空位,也就站着。原来这两排椅子是供残疾人用的,但在车上没有残疾人时,市民一般也不去占坐。
一次,我和女儿乘公交车到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去。途中,有一位摇轮椅的黑人朋友远远招手,司机见状,马上停下,打开车门,同时启动按纽,迅速从车底拉出一块钢板,组接成一个平台,然后快步下车,双手推着这位黑人朋友上来,并赶紧将前两排椅子折叠起来,腾出空间,摆正轮椅,接着又拿出扣环,将轮椅锁在铁柱上,见固定牢靠了,这才回到驾驶台,按电纽收起平台,关好车门赶路。不一会,到达了目的地,司机又象先前那样,安放好平台,然后上前解开轮椅锁扣,又推着残疾朋友下了车。我真佩服这位司机朋友动作的熟练,更欣赏他脸上的微笑,也惊叹他在分秒短时间里就完成了这接送的任务,觉得这位司机真了不起。但更使我感动的是同车的乘客们,他们都尊残疾人为上宾。你看,当残疾人要求上车时,大家是那样安详地等着;到了站,大家又目送残疾朋友先下了车,才起身依次走出车门。这简单的接送,这诚挚礼让的态度,不都说明了“助残”的法规,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么,关爱弱势群体的口号,不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么?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有点不相信呢!
(三)人过马路车让人。在帕罗奥图市的居民区内,纵横交错的柏油路,将住宅区、商业区、企业、公司连成了一个整体,车辆如蚂蚁般在小区内穿梭行驶。所以我和老伴每走到十字路口,都要驻足观望,看前后左右是否有来车。记得刚到美国时,正要过叉道,不远处来了一辆车,我俩赶快退回路边,可这辆车驰到路口也停了下来。恰恰这时对面又来了一辆车,见状也停了下来,相互都等着。不过,对面来的司机很快伸出手,示意要我俩先走,于是我们小跑着横了过去。后来又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慢慢才知道:在没设红绿灯的小区叉道口,人和车相遇,车都会让人。这是美国的交通法规呢,还是长期的文明教化使驾驶员有了这种好品德,没有去深究,但这种对生命敬畏的行为,我是十分赞赏的。
市内大街的马路上,每隔不远就划有两条并列的白线,旁边的水泥柱上,也高悬着红绿灯。记得第一次横这大马路,我俩足足等了半个多钟头,绿灯还是不亮,车流一直在呼啸奔腾。正无奈,一位美国朋友来了,挥手向我俩“哈啰”一声,就走到水泥柱边,摁了一下安在上面的按纽,一会儿绿灯就亮了,两边的汽车很快停了下来。于是我们三人就从这汽车长龙让出的通道上横了过去。我边走边想,行人控制红绿灯,汽车行驶要让人,这确实不错啊。回想在国内,人横马路是公交管理部门按事前设定的方案,通过红绿灯来指挥的。可这里车流让道,是按行人的临时要求安排的。我认真思考,觉得这两种方法都好,咱们国内人口多,走路的人也多,只有规定分秒,按时间轮番启动红绿灯,才能使众人过马路和车辆行驶两不误;而美国城市的主要街道,行人少,横马路则少之又少,而主干道上车流量却非常大,红绿灯按人的需要随意更换,这样既能给行人方便,也不会使车流在没有人横马路时被红灯阻止而浪费了时间。看来凡事都得从实际出发,这个道理真对。
(责任编辑:苏卫平 文艺作品投稿邮箱:jsdxb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