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凤飞文苑 -> 正文

点滴为民情 赤诚公仆心——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作者:洪 雄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8-03-05  点击: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影片突出展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集中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内容。

 

  这部电影以邯郸武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为背景,从一名专职摄影记者的独特视角展开叙述,巧妙地在电影蒙太奇手法中穿插进摄影师的黑白记忆,从而使黑与白、光与影、瞬间与永恒、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古朴的青砖瓦房,狭窄的乡村小巷,飞奔的脚步,袅袅的炊烟,热腾腾的拽面,还有深夜里彻夜不熄的灯光……这些唯美的画面,感人的细节,朴素的情感,都是一种审美的无言的诉说。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在农村大办“集体食堂”,又遇上苏联逼债和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遭遇空前的困难。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带领调查组到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进行实地调研,只有四个昼夜却发生了令人心酸、令人深思、令人欣慰的故事,而这四个昼夜故事的核心是“如何发现和掌握农村的真相”和种种“假相”是怎样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拷问,拷问体制、拷问决策、拷问智慧、拷问真诚、拷问良心、拷问信任。

 

  面对前来迎接、激动得痛哭流涕、以郭凤林为首的伯延领导班子,周总理不是以高高在上的首长姿势“居高临下”,而是以一句肺腑之言:“流眼泪,说明你们心里有委屈呀,我来晚啦”的自责,表达对革命老区人们的愧疚。紧接着,他不是像常规调研那般即刻召开“汇报会”,而是神情凝重地以一路上的观察疑惑“树叶掉光”,主动寻求伯延人民的生活真相。在从连弟那得知伯延人民吃食树叶时,他脱口而出的不是口号式的“大惊小怪”,而是“真的甜吗”这般嘘寒问暖式的焦急问候。虽然都只是简短的三言两语,但字里行间却铇含着周总理先天下之忧而忧、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浓郁“为民情”,瞬间拉近了他与伯延人民之间的距离……周总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

 

  而等到周总理深入伯延村时,这种与民同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为民情”与“公仆心”更是如泉涌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当发现人民普遍吃食糊糊和代食馒头,自己的午餐却有肉有蛋时,他一边以“毛主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的话句表示清廉自律,一边立即收回那只已经迈进门槛的腿,下令将肉和蛋掺进糊糊里供大伙享用,并自己垫补肉蛋之费用;当发现伯延村缺水严重,仅凭张二廷人力远程拉送时,他主动强调洗过的碗不用再洗,并调用马车运来生活用水;当发现伯延人民因饮食问题,排泄不畅时,他即刻安排邓大姐及时发放开塞露;当大雨来急,伯延人们竞相抢救种苗时,他立即加入种作队伍,并虚心请教……周总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鱼水情深、休戚与共的深刻内涵。

 

  面对伯延人民“善意”的谎言,周总理不是指责怪罪,而是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民爱民护民的“为民”心态和“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态,以“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就不会离开”的求真务实精神,决定延长调研时间,分别采取交流、感化、旁敲侧击的迂回亲民形式,拜访看望行动不便的连弟奶奶,深入挖掘代食窝窝头的“真实由来”,切实掌握大跃进中“浮夸风”、“奢侈浪费”主义的历史真相及现实危害;主动探访“个人主义”单身汉,交心谈心式兄弟家常,全面感化单身汉,消解他“人多杂乱”的个人疑虑,有效探寻到大跃进大锅饭“分配不公”的不良现象;重点探访邮电局房天健,以慰问鼓励她的学习生活为切入口,引申出“这里的吃饭生产,是不是都有些问题”的真相查询,深度获知了大多数伯延人民对于国家大跃进方针路线的态度;在农民夜校,见到正为孩子们上课的汪老师因饥饿导致双脚浮肿,只能光着脚,周总理蹲下来为他穿鞋;引导学生分享教育故事,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侧面获悉学生温饱无法自足之现实难题;积极鼓励畅所欲言,引导张二廷等“异类分子”说出心里话,准确剥开伯延公社“庐山真面目”;连夜向毛主席详细汇报,最终为伯延人民换回“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的满意答卷……周总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的深刻内涵。

 

  当打算领养张二廷的小儿子被婉拒后,周恩来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换做是我,能否承受这骨肉分离之痛?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碗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材去换半袋面粉,当连弟爸爸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拽面出现在周总理面前时,面对基层群众的真诚邀请,他和邓大姐心领神会,跨过了那道门槛,吃起了那碗饱含深情厚意的拽面,此时此刻,他考虑的是“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都会有个疙瘩”。他悄悄吩咐把老人的寿材赎回来,等他们离开后还给可爱的老人。影片中的周恩来,完全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可敬而又可信。所有这些,都服务于一个崇高的旨意,即历史地、艺术地诠释我们的党群关系到底应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从影片中看到:党所思所虑是如何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广大人民群众尽管遭受了苦难,但对党的信赖和热爱却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使是那位掩盖真情、犯了错误的郭主任,其动机也是为了不让毛主席上火,不让周总理操心,不给国家建设大局添乱。这就是在共同价值目标基础上的相知和相通,这就是血肉相依、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有了这样的人民,我们的党永远不可能陷于孤立;有了这样的党,我们的人民永远不可能丧失希望;有了这样的党群关系,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能把我们压倒!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一段最艰难的历史,它就是一面镜子,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又是一面现实的镜子。说它历史,因为它昭示我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说它现实,因为它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必须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日报》在《群众路线的历史典范和影像再现》评论文章中,高度评价《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其历史价值不仅是站在今天看昨天,而且是站在明天看今天,在今天创造明天。”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上一篇:辅导员精神
下一篇:冬天的味道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