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喜欢图书馆,喜欢图书馆里安静的读书环境,喜欢图书馆里满满的各种藏书,喜欢图书馆里学子们勤奋学习的剪影。
入职吉大最初的职业是印刷厂里的专业打字员,工作之余,不耽误我往图书馆里钻,尽管那时图书馆里的书很旧,书库里因为空气不流通有一些闷,但是,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这些都不是问题。《红楼梦》、《窗外》、《乱世佳人》、《安娜•卡列尼娜》……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我都看,感觉就象吃东西一样,只要能吃进肚里都顶饱。
老天眷顾,一九九八年,我居然能有幸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这在我的人生中简直就是一件做梦都能笑醒的大喜事呀。
彼时,恰逢图书馆的主力部队从原来老旧的大田湾图书馆搬到砂子坳新修的图书馆,到处都是敞敞亮亮的,虽然还是有不少旧书,但新书也多了很多,而况我所在的部室是在新书阅览室,顾名思义新书才是主旋律,当时我心里的那个幸福感呀真是爆棚。
那时的工作量好大呀,最头痛的是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借书还书的老师和学生排好长的队,读者着急,我们更急,还要顾着不能忙中出错,半个小时下来,常常要出一背心的汗。但是没办法呀,那时电脑还不普及,读者的阅读主要来自于纸质文献,而且因了馆舍面积的局限,当时的阅览座位很少,仅限于二楼、三楼阅览室新书和新刊排架后剩下的区域,一到期中和期末考试阶段,真的常常挤破阅览室的门,还有……还有因为争位置而导致的读者之间的小争吵、小矛盾,但不管怎样,忙碌也好,协调也好,微笑服务一定是不能少的,尤其是我,哈哈……我是把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看成自我价值体现的点呢,哪能来半点马虎?当然,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记得有一位临毕业的同学很真诚的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您适合去教书。”我不解,他解释道:“因为我觉得您脸上真诚的笑容,足以打动您教的每一个学生。”“咳咳……什么呀,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嘛,图书馆的一线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还怎么让学生和老师爱上图书馆呀。”我虽然回答得谦虚,但也是实情,图书馆一线服务人员的态度就是图书馆的窗口嘛。
时间过得真快呀,科技发展得也真快,不知不觉,来图书馆借书的读者慢慢少了,从以前一个班的一千多册借阅量,慢慢减至一天三个班几百册的借阅量,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惶惑,首先是电脑的普及,很多资料直接从网上就可以下载了,渐渐是智能手机的盛行,手机里的移动图书馆APP,直接就把电子图书馆搬到每个读者的手机里去了,它的功能涵盖:(1)一站式检索图书、论文等;(2)提供续借、馆藏查询、借阅查询、挂失等服务;(3)提供下载中文电子图书和学术视频资源服务;(4)提供文献传递。我的天,还有什么它不能的?
这样的情形,改革是势在必行,领导们经过多次到全国各高校图书馆考察,做出了种种调整:把馆里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调往信息部、资源部、信息资源研究所,做学科馆员,进行学术跟踪调查服务;开拓民族地方文献室的资料收集、整理、发掘,以便形成民族地方高校的馆藏优势特色;逐渐削减流通阅览部的工作人员,关闭了流通二库、四库、二楼阅览室几个开放点,把新书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合并放在三楼阅览开放一个点;原二楼阅览室则空出来做了自习室,订购的新式桌椅保证了每个座位都有插座,方便那些自带电脑的读者查资料、写论文;在原有的四楼之上再加盖一层楼用做自习室,所有自习室都有学校的wifi信号覆盖,并在每个座位上贴上二维码,用微信扫码这样的反占座系统缓解读者之间因占座引发的矛盾;还有,在二楼大厅开辟了“从文书吧”,读者渴了可以进去喝杯咖啡,饿了吃点甜点,也可以在里面自习看书,书吧另外还辟有几个包间,供小型学术研讨交流会之用;就连图书馆二楼文印室也与时俱进了呢,添了几台电脑和复印机,供广大读者随时进去自主打印,给广大考研学子们节省了大把的时间。
我是越来越深爱着我们这所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图书馆了。
岁月如梭,明年,我就要面临退休了,一想到要离开图书管理员这个岗位,心里不由得涌出各种不舍,不过转念一想,我又没离开吉首大学,图书馆,我随时可以回来看看呀,所以不舍归不舍,当下最要紧的,还是继续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才是,哦,对了,我也没有落伍,下班有闲时,我还兼着另外一项任务——文献传递呢!(我馆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湖南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等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合作关系,以弥补我馆资源的不足。我校师生可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方式便捷地获取上述合作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去年,我可是足足传递了8000多篇文献。化不舍为动力,才是好同志,嘿嘿……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