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凤飞文苑 -> 正文

边城遗珠———读《毕兹卡族谱》

作者:李尚龙  来源:校报   时间:2019-06-12  点击:

  如果说是《边城》让我领略了神秘湘西的全貌,那么《毕兹卡族谱》则使我细究了一番,尽管只是对花桥而言。     ———题记

 

  读完湘西本土作家黄青松先生的 《毕兹卡族谱》艺术,就整体感受来说,真有点五味杂陈。一方面,我喟叹于花桥历史的纷繁多姿,一是其创世说中,我不仅窥见了诸如“雷公”和“天庭”等东方文化的词眼,也意外地瞥到了形如西方诺亚方舟的葫芦瓜;二是其动人的爱情传说里,竟也存在花桥版的梁祝爱情—《一个叫拿摩的人》。而另一方面,我又迷惑于花桥的种种“诡怪”,例如“‘我’有一次鱼刺卡在喉咙里了,梯玛向天只给我喝了一碗鸬鹚水就好了;老青老三由于冒犯了神树,竟在炸鱼时丢了魂而导致残疾;白卡姑娘为了嫁给心仪之人,竟通过下蛊药来实现”。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觉得完全是背离了科学,根本经不起推敲!但转念一想,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倘若没有这鬼斧神工的自然地理,又怎会有神秘而又独特的花桥文明呢?尤其是那些四言八句,虽然与格律诗相比,稍逊风骚,但也是劳作生活的再现,显得格外真诚近人,颇有点白乐天的风格呢!

 

  再就是书中的各色人物,虽然刻画地各有千秋,但都鲜活明了。在《坐床》一节中,早年的阿巴被描述成一个不可救药的浪荡子,他严重地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却在与阿涅的坐床之后,成为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而在《解放前后》的一节里,挨批的地主们被冬寒折磨得鼻青脸肿,着实惨痛,望在眼里的阿巴便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向火取暖,不料被发现而遭批斗,但时隔多年后,他回忆起仍说:“我又不晓得他们是敌人,我只晓得他们都是人。”这一切都说明阿巴骨子里的善良和真诚,仿佛就是边城里翠翠爷爷的形象。其次印象深刻的,便是我“五俺杯”了,在文中他最会讲名堂经,但凡花桥出了什么大事,都有他的影子。再者使我感到称奇的,便是泥狗与珠珠的爱情。尽管在身份上,一个是低低在下的泥瓦匠,而另一个却是大户人家里的掌上明珠,照理应该是毫不相干,相反地,他们彼此交心而相互吸引,最终竟爱上了对方!这在那个墨守成规的年代里,实属罕见。最后令我可憎又可恨的,就是天顺这家伙,在面对付出真挚情感的竹叶儿时,他假意接受而内心又十分逃避,他没能及时洞见黄家丑恶的嘴脸,也没能勇敢地破除这一陋习,最终将竹叶儿推入了不幸的深渊。虽然后来他也得到了该有的惨痛,但我满腔仍是无限悲愤,想着竹叶儿被鞭挞时那生不如死的画面,泪水就不自觉地滑过我脸颊。

 

  纵使我对《毕兹卡族谱》的些许情节存疑,但我觉得作者这样的点睛,既不失故事的真实性,反而使故事本身丰满了许多。总的来说,倘若没有邂逅这本书,花桥于我仅仅只是两个字,但我读完后,才明白早已离开家乡的作者,又为何要苦心酝酿地写下本书。因为在花桥人的生活里,他们忠诚地仰赖上苍的力量,痴情着古老而又庄严的礼俗—“哭嫁、祭神龛等”,即使有时存在所谓的阶级差异,但人格上却是平等的,这也恰好印证在梯玛、八部大王以及猎王的身上,而这一点,也是许多优秀民族在其发展进程中所丢失的重要属性,更是花桥这一方古老土壤上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或许在外界看来,近代以来的花桥,有头有脸的人屈指可数,而经济教育也比其他地区远远落后,因此按常理来说,花桥被人所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却莫名地为它身上所散发的灵气吸引,那是一种迥异于充斥着金钱利益的繁华城市所散发的气息!

 

  最后我很感谢作者能撰写这本 《毕兹卡族谱》,一则让我可以有幸地了解花桥的纷繁诡怪,二则能随着作者朴实的文字,穿梭游弋在花桥的古往今来,同书中人物惺惺相惜,三则令我惊喜地知道质朴与和善的主旋律仍旧回响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在花桥,在这座边城遗珠的上空!

 

  (本文荣获吉首大学第六届 “一校一书”读书心得征文特等奖)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