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覃新菊做客“立人”读书沙龙谈先锋的沉寂与盛放

作者:张欣 陈芳玲 牟晓梅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5-12-07  点击:

  本网讯(学生记者张欣 陈芳玲 牟晓梅)12月5日晚,本学期最后一期“立人”读书沙龙在总理楼四楼举行,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覃新菊教授从文学流派的视角看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谈先锋的沉寂与盛放。

 

  现场,覃新菊给书友们解释了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三者的区别。她从文学流派的视角介绍并分析了“先锋五大家”——余华、苏童、格非、洪深、马原的作品以及创作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她以王蒙为先锋作品献身六十年为例,阐述了生命苦短而艺术长青,文学需要沉淀和积累的理念。

 

  她纵观先锋流派三十年历史,讲述先锋的沉寂与转型,她指出,先锋艺术需要回归文学本身,原因有三:一是先锋艺术与接受主体的距离太大;二是受到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商业化的冲击;三是先锋艺术作品传达的“虚无”、人性灰暗等理念对社会有不良影响。

 

  先锋文学该如何进行突围?覃新菊表示先锋文学虽是舶来品,但是先锋文学有着从高处着笔,结合社会现实发问的“中国特色”,这让先锋文学进行了转型,并让它具有了新的特点。转型之后的先锋文学有四个特点,一是将侧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边缘人、普通人身上,更接地气;二是其写作手法的反讽意味更加强烈;三是融入了民族化、民间化的元素,使作品更加“中国化”;四是具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

 

  在活动现场,覃新菊用两只刺猬相互取暖的故事生动地比喻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她强调文学与现实要掌握好度。覃新菊将先锋文学比喻成一颗大树,她说先锋文学不断向下扎根,盛放为茅盾文学奖。

 

  互动环节,书友们各抒己见,并提出问题。湘西本土作家九妹说读书使人善良,先锋文学的本质是通过揭露社会黑暗唤醒人性的善意。来自师范学院的一位女教师说,很感谢“立人”读书沙龙为爱读书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记者手记:听覃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一种对文学的热情,她对语言的运用很精妙,那是一种我写不出来的美感,讲座时她时刻充满激情。文学是什么?她说,看到了苏童、王蒙秃顶、枯瘦、头发花白似乎就看到了文学的样子。书友们听到这句话不禁笑了,可是文学就是这样,创作是一份执念,在生活中写着生活之外的执念,如覃老师所说,文学的创作是寂寞而纯粹的初念,文学需要积累,需要沉潜。

  记得PPT上有一句话:阅读让我看见世界。在覃老师妙语连珠的讲解中,我仿佛触及到了阅读的或喜或悲,感受到了人性的善恶和沧海桑田的变化。

  学问越深越严谨,这是在覃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提得问题她也用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当我问到她怎样写小说,她说,她没写过小说,是非专业的,不敢随便发言。其实我提这个问题不过是想让她大致指点一下,可是她严谨的态度让我深深的感动和敬佩。(张欣)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