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博雅人文论坛第54期:祁志祥教授漫谈“乐感美学”原理

作者:刘会敏 刘洁雯 郭家豪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6-12-04  点击:

本网讯(刘会敏 刘洁雯 郭家豪)12月1日下午,文学院博雅人文论坛第54期专题讲座在砂子坳校区模拟法庭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上海政法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祁志祥,为文学院2014级全体学生作了一场主题为“‘乐感美学’原理 的学术讲座。

 

图为讲座全景 刘会敏摄

 

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张建永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领导老师还有文学院党委书记田茂军、院长助理林铁及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刘泰然等

 

图为祁教授发言 刘会敏摄

 

祁志祥教授围绕“乐感美学”原理的方法、“乐感美学”原理的核心与“乐感美学”原理的结构这三方面展开讲座。祁志祥教授认为,“乐感美学”不是“乐感文化”,不是中国传统的美学形态,更不是乐感审美学,而是聚焦的乐感特性之哲学,是建构之学,是美学原理体系之重构。

 

提及“乐感美学”原理的方法,祁志祥教授谈到重构、解构之后建设性后现代方法论,并以《淮南子》中“以徵为羽,非弦之罪,以甘为苦,非味之过”为例,强调道:“‘乐感美学’应遵从传统与现代并取,本质与现象并尊,感受与思辨并重,反映论与生成论兼顾这四个原则,反对以古非今,反对一味地“去本质化”、“去体系化”、“去理想化”、“去思想化”,主张在物我交融中坚持主客二分。”

 

针对“乐感美学”的核心,祁教授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只有从主体方面感受,才能找到美的统一性,并非所有快感对象都有价值,美不是人的专利,它相对于有快感功能的动物而存在。

 

    谈到“乐感美学”原理的结构,祁志祥教授从美的范畴、美的原因、美的规律、美的特征、美的形态、美的疆域、美的风格、美感活动八个部分展开。他希望同学们用建设性的态度,从审美经验的实际出发,甄别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得失,扬弃各自的不足,吸收其精华,探寻美和审美现象背后具有统一性的涵义、根源、规律、特征,树立正确的美丑观,从事美的塑造和欣赏,创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如何看待海德格尔在美学中的地位、悲剧的美从何体现等问题进行提问祁志祥结合自己亲身经验一一进行详细解答。现场交流活跃。

 

图为张建永教授进行总结 刘会敏摄

 

    张建永教授作点评。他高度赞扬本次讲座,认为此次讲座是与原创在一起,与原唱在一起,通过本次讲座让同学们闻到了“乐感美学”的香味,希望同学们学习祁先生勇于怀疑的精神,从基础开始,从感觉开始,培养独立的学术人格、系统性思维和学术勇气。

 

图为田茂军书记发言 刘会敏摄

 

    田茂军书记对祁志祥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强调类似的活动在今后还会继续开展,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视野。

 

 
信息链接:

祁志祥,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高级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基地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洪雄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