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成)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属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的武陵山东段余脉山地,生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代表性,加之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古老孑遗物种相当丰富,成为生物的避难所之一。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有193科817属2087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74科307种。后河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8月17-22日,由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和后河保护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科考队进入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分为3个小组,在吉首大学指导老师张代贵教授和后河自然保护区王业清、张娥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科考队翻越顶平哨所、穿越长坡蚂蝗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对保护区的白溪河、后河、长坡、锁金山、湾潭、十根树等地区考察,采集到植物标本517号2000余份,拍摄植物原色图片5000多张,采集到金线兰、吉祥草、长蕊万寿竹、散斑竹根七、中华猕猴桃、江苏石蒜、华栝楼、板凳果、贯叶连翘、金丝桃、紫距淫羊藿、木鱼坪淫羊藿、虎耳草、红毛虎耳草、大花火烧兰、大叶蛇葡萄、高乌头、铁破锣等多种珍稀药用、观赏植物。其中淫羊藿属、虎耳草属、蛇葡萄属还将作为三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叶表皮、染色体和分子系统学实验材料。
此次考察,科考队发现湖北植物新记录属菱兰属,新纪录种紫花黄金凤、羽叶长柄山蚂蝗,相关论文正在撰写中,将以论文形式发表。还收集到大量的植物活体材料栽培于吉首大学资环学院苗圃园中,为科研工作提供宝贵资料。通过本次对保护区内开展植物本底及生态资源储备情况调查,发现大量的植物物种,其中有600多种植物还是后河以前没有记录的,考察的成果,将为后河保护区升级发展提供最新可靠资料,充实武陵山片区植物本底情况材料。同时,吉首大学和后河自然保护区建立“高校+保护区”的科研模式,为武陵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