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掌心朝上”致青春——校园诗人石慧琳诗集赏读会成功举行

作者:周婉珍 朱夕夜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11-27  点击:

  本网讯(学生记者周婉珍 朱夕夜)“……我的掌心朝上,格桑花\开出了我的样子\我的手心,是肥沃的土地\几轮波折之后成了我\梦回音绕的国度”。11月25日上午,“掌心朝上”致青春——校园诗人石慧琳诗集《朝上掌心》赏读会在砂子坳校区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举行。诗歌赏读会邀请了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吴昕孺,我校哲学研究所教授、湘西著名诗人陆群,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青年评论家刘泰然,湘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青年作家黄摩崖,湘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青年作家欧阳文章一起对石慧琳的诗集《朝上掌心》进行赏析。胡建文副教授主持。

 

  本次赏读会以朗诵诗歌与赏析诗歌的穿插方式进行,朗诵诗歌环节中,诗歌爱好朗诵者陈敏华老师和张博林、张宁等同学分别朗诵了石慧琳所创作的《写给母亲》、《风把丝巾撑破》、《等风来》……

 

  在赏析环节中,吴昕孺非常认同石慧琳写作指向与诗歌风格。她不随流俗,不赶风潮,是一个有追求、有个性的诗人,同时,他指出了前期有些诗句还存在稚嫩、直白等不足之处。吴昕孺相信,以慧琳的年轻和对诗歌的执着,她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诗歌,让我们更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吴昕孺以此鼓励在座热爱诗歌的同学。

 

  陆群、刘泰然、黄摩崖、欧阳文章他们认为,诗歌是“无用的、自然的、简单的。”慧琳是一个有天赋、有个性的诗人,慧琳的作品有一种无用的气质,非常真实、质朴。他们期待慧琳在技巧方面,不断探索大量的艺术文学实践,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在艺术方面,深入民间走一走、看一看,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在语言用词方面更加大胆,打破概念禁锢,在不断变化中找到适合自我的创作风格。

 

  “我的诗歌是我绘画的衍生品。”——石慧琳娓娓道来她与诗歌的缘分。她从小喜欢绘画,但是家庭经济情况难以给她提供学习绘画的相关费用,石慧琳不得不放弃绘画的学习。她喜欢描述,喜欢意境,在不能用画笔画下意境的时候,便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