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周婉珍)4月15日晚,哲学研究所所长易小明教授在沈从文纪念馆做客“立人”读书沙龙,就“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与前来参加读书沙龙的学校副校长龙先琼、吉首市市长李诗兴等校内外书友进行了分享。沙龙由胡建文副教授主持。

图为沙龙现场 孙立青摄
易小明讲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或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所以,他认为有必要研究一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

图为易小明教授主讲 孙立青摄
他分别从知行合一含义、何谓良知、致良知、王阳明和弟子的讨论及知行合一的一些启示五个方面为书友们解读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他指出,知行不能分离,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两者是不能分开的。随后,他针对“良知”、“格物致知” 等重要概念作了深刻的分析。利用如夏天给父母煮绿豆稀饭这一实例,阐述了王阳明关于“天理、事理、物理”三者的关系。物理、事理都是为天理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的,物理决定、引导事理,事理决定、引导天理。他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道德行为外在与内在的统一、道德修养功夫论、发挥道德能动性与过度发挥道德能动性的问题及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五个方面得出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人、研究人的道德发展、研究道德教育,也都要从人性实际出发,如果人的自利使人悲观的话,那么人的利他又让人乐观,反之,如果人的利他让人乐观的话,人的自利又让人悲观,我们既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既可以向圣人靠拢,也可以做个守法的公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这就是真实的现实。
互动环节,师生积极举手发言,或分享此次讲座感受,或讲述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解,或提出心中的某些疑惑。易小明教授激情饱满地回应每位书友的发言和疑问,其间气氛活跃,掌声阵阵。
最后,易小明强调,当代大学生应该怀有一种自信的、独立的、开放的心态,从世界看中国,从人类看民族。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