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攀庆)7月16日下午,吉首大学“云上课堂”——走进新码村社会实践服务团在新码村正式开课。志愿者们主要针对该村留守儿童特点开展长期跟踪式心灵关爱及辅导,对孩子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云”系列艺术培训课程。在新码村,“云上学堂”共招生70余名孩子,其中有个最特殊的“小学生”——63岁的彭阿婆。
在“云上学堂”招生报名时,她拖着伤病的腿来到报名点,腼腆地说:“我可以来学写字吗?在教室外旁听也行,收下我吧!”看着阿婆打着石膏的左腿,面对那双渴望知识的双眸,志愿者们决定收下这位“云上学堂”最大“小学生”!经过大学生志愿者的讨论,针对她腿脚不便和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最终安排了一对一入户辅导。
据了解,彭阿婆名叫彭顺芝。 是新码村的土家族村民,阿婆和老伴长期居住在新码村,由于家庭贫困和新马村一直没有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很多50年代的村民都没有读过书,有文化的大学生就成了阿婆眼中的“明星”,能读书识字就成了彭阿婆一直的梦想!这次,吉首大学的志愿者将“云上学堂”搬到新马村再次点燃了彭阿婆的“读书梦”。
当志愿者问起“阿婆你想学写什么”时,阿婆乐呵呵地指着自己说,“写我自己的名字,写我们国家的名字。”彭阿婆捏着笔,跟着志愿者的字迹一笔一笔模仿。当“中国梦”歪歪扭扭地呈现在纸上,阿婆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满足的笑容。
是的,对彭阿婆而言,能“读书识字”就是她多年的梦想,就是她每天都在做的“中国梦”。志愿者们在思考:保靖县新码村由于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下,留守儿童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留守老人精神孤单,对于文化需求大大增加。以彭阿婆为代表的留守老人们更需要的是亲情陪伴和精神文化双重需求!在贫困地区不仅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应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堂特殊的学生写字课就可以实现一位老人多年的梦想,其实,当代大学生在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实践中,以做的还有很多,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服务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