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唐石:拿捏得了操作台!站得住讲台!

作者:杨美琳 陆毅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05-08  点击:

走进一间宽敞明亮的科研实验室,试管、烧瓶、橡胶管、镊子等实验器材映入眼帘,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师戴一双紫色手套、身着白色大褂,正小心翼翼倾倒着试剂,似乎还能听到周围机器发出轻微“嗡嗡”的运转声。他就是唐石,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骨干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这样的工作模式他持续了整整二十余年。


在科研工作中,唐石近年来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与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武陵山区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修饰等研究。在Angew Chem [IF =16.8],J. Am. Soc. Chem.[IF = 16.3] Sci China Chem(中国科学化学;IF = 10.1)等中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达1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Green Chem、Chem Commun等国际期刊特邀评审专家。


在教学工作中,主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III》《仪器分析实验》等本科课程,主持湖南省一流课程“有机化学”。教研教改及质量工程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校级教学竞赛奖2项,获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课堂竞赛二等奖,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漂洋过海”,扎根大湘西


唐石与化学领域的结缘要从高考填报志愿说起,当时他化学考得很好,被录取到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进入本校李金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的实验室学习深造,进行“一碳化学”研究。在导师的耐心引导下,唐石渐渐找到了自信,坚定了研究化学的决心。


取得硕士学位后,唐石并不满足于现状,通过努力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乃兴教授,从事活性小分子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做学术搞科研,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唐石决定去更前沿的学府深造。2008年,他以Kyoto University(京都大学)JSPS外国特别研究员的身份,在Tamejiro Hiyama教授实验室进行了两年的有机硅材料研究。之后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博士后,在金属有机化学家Paul Knochel(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课题组从事有机锌试剂合成及应用研究。“研究就要做原创,要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理念、制度。”唐石分享了自己海外研学的收获。


图为唐石在德国留学


图为唐石(左一)参加学术会议


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一路漂洋过海至日本、德国学习,最后来到美丽的湘西吉首落脚栖息。唐石笑着说起当初选择吉首大学的初衷:“读博期间,一位毕业于吉首大学的室友经常提起他的母校,这让我对吉首大学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恰逢当时国家西部大开发这一背景,我就来到了吉首大学,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热情淳朴,加深了我对学校的好感,最终选择来到吉首大学。”2012年6月,唐石受聘于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3年,他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深造,在胡金波教授研究组从事有机氟试剂设计及合成研究。“你们学校的条件可能不是那么好,但是人的智慧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足以弥补这些东西。”唐石始终记得在科学院学习的时候,胡金波教授对他讲的这句话。在吉首大学,技术、平台、检测手段有时候是有限的,但是在唐石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没有技术,就找有测试技术条件的朋友帮忙;没有检测手段,就找外面的测试公司。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凭借大家的智慧,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样可以做出来!”唐石说到。


拐了?失误反成重大发现


2021年5月初,唐石将执着研究近6年的一个工作,精心打磨后投到国际化学顶刊《德国应用化学》。工作得到审稿专家及主编的高度评价(highly important >20%),经过几轮艰辛修改后,唐石终于收到了来自《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的录用邮件,“文章终于被接受了!”此文章的发表,刷新了吉首大学化学学科在国际顶刊《德国应用化学》的发表记录。


图为唐石在实验室做实验


图为唐石研究组合照


此研究工作要追溯到6年前一个研究生的“误会”。2017年,一名学生(研究生余健)刚拿到一个化合物的表征数据,但是表征出来的产物结构却与刚开始的设计结构不一样。“老师,这个不对啊,拐了拐了,不是我要的那个东西,毕不了业了!”学生惊慌地跑进唐石的办公室。原来,临近投稿,由于学校测试表征手段有限,数据不够完善。唐石老师放心不下,要求学生进一步表征来一探究竟,即培养产物单晶,再通过单晶衍射表征剖析它具体的结构。由于实验研究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很是复杂,状态不一,长单晶难度非常大。他回忆说:“当时这篇稿子已经投出去了,但原文中描述的物质结构与单晶衍射的结构不一致,我们还是决定撤稿,又继续挖掘,做了大量的数据补充。”对于位置发生苯环远程迁移这一“奇怪”现象,唐石想了很久,也查阅了许多文献,觉得可能是一种新的重排现象。于是他慢慢顺着这个思路去做,不清楚的就花时间去摸索、去验证。


数载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操作台前不舍昼夜。唐石研究团队终于搞清楚,原来这是一类新颖的镍催化的以C(sp3)-碳中心自由基为纽带串联Smiles重排/还原交叉偶联反应,文献调研表明这也是首例Smiles重排与还原交叉偶联串联反应报道。该反应为构建具有良好立体选择性的β-芳基化并带有不对称叔胺结构单元的氨基酸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成功的花总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与血雨。”从2017年到2022年,先后有三、四届研究生投入到此项工作,十几本的实验记录本整理堆成小山,上面的符号、数据密密麻麻……研究本身挑战性大,在保证创新性的同时又要高质量地完成。什么样的才能叫做创新?“在我们这个领域,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够发表,就算做到第二也不行。”唐石说。


2022年,唐石团队继续对上述研究领域进行拓展与深挖,在前期Smiles自由基重排─串联交叉偶联反应基础上,拓展一种组合Neophyl型重排与还原Heck型偶联的串联过程。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Organic Letters《有机快报》。其实在投稿过程中,曾遭到编辑的多次拒稿。团队来来回回又修改了上百遍,还请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对文章进行润色,力求更高的原创性、准确性、应用价值和文本写作效果。唐石把这比作一门艺术,“粗枝烂叶别人一看就丢了”。做科研不能一知半解,为了深入研究其中的机理,唐石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化学密度泛函计算,光计算都花了近半年的时间。


“抓住一个点不放松,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做有效科研,把一个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完美、更漂亮,真正地对学术圈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做到最亮化、最大化。”在接受采访时唐石说到。基于在自由基重排─串联偶联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唐石团队于2022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为当年吉首大学唯一申请到该项目的团队最近,唐石团队在非π-体系依赖的氮自由基重排─串联碳-碳键偶联又取得重要突破,非常有希望再次冲击JACS, Angew, Nature Commun等国际化学顶级期刊。


手捧“戒尺”,匠心育人


“超级负责”“专业水平高”“好老师,更是好朋友”……对学生负责的情怀、对科研严谨的作风、对课堂认真的态度,让唐石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做学生成才的筑梦人。唐石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频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通过讲述化学领域的名人趣事来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兴趣,还经常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化难为简”,让学生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一些深奥枯燥的有机化学知识。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是唐石课堂的魅力。另外,唐石还非常注重学生们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接触,除了在课堂上分析学科前沿技术,他还在课题组研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次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唐石在专业课教学中把德育融入课堂,把理论寓于实践,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言传身教,以无私的职业操守打磨每一堂课,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多样化人才,助力每个学生逐梦未来。


图为唐石(左一)和毕业生合影


做学生求真的引路人。唐石对学术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他告诫学生:“有机合成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从原料的制备,到条件的摸索,再到产物的合成,最后到产物的提纯。都要步步规范,头脑清晰。”批阅学生的论文,唐石有时候也会郁闷,但联想自己的求学经历,也就理解了他们的心态。谈及工作时间,唐石笑称“‘997’嘛,后面学生提意见说要休息半天,改成了‘996’。但是学生有问题,我们都是随时在线的,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古语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正是唐石对学术研究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在教书育人上坚持了“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的职业操守,赢得了学生打心底里的敬重。


做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唐石深知教学相长,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闲暇时,他常常和学生们谈心谈话,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鼓励学生们要找到自己的长处和自信,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对学生人格品行的培养,他经常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唐石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20余项,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30余人次,培养研究生20余名(其中2人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0余人(1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5人保研知名高校研究生。


作为科研人,唐石一面“沉下去”,强化基础研究,穷究原理;一面“走出去”,积极向外学习,他的足迹跨越大半个地球。作为导师,唐石坚持担当好学生科研和生活的筑梦人、引路人和守护人。


像唐石这样的湖湘青年科学才俊和众多扎根武陵山区、风雨湖畔的有志之士一样,他们既不当看客,也不当过客,而是勇作时代先锋,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用一流的学识业绩担当着时代责任。


(终审:党委宣传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