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李佳喜:追求热爱,奋斗不息

作者:文/杨美琳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09-26  点击:

编者按:2023年10月12日,我校即将迎来建校65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学校六十五年的办学历程,全面总结学校的办学成果,更好地擘画学校的发展蓝图,我们在“师生风采”专栏特刊发师生及校友的系列来稿,共话学校美好未来。



李佳喜:追求热爱,奋斗不息

文/杨美琳


20岁,刚刚大学毕业的懵懂少年,不甘待在老家大山里,于是他挑灯夜读,奋战了两年,考上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33岁,首次创业失败后,他转身投向学术领域,在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而后又在清华大学环境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46岁,他执着追梦,毅然辞去了体制内工作,谋划用新思维新技术,着力打造自己中意的企业。

他,就是李佳喜,一位时代潮儿,一位创业行者。走近李佳喜,在平凡中体会执着,在执着中追寻梦想。



两次坐上追求学术梦想的绿皮火车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位于湘粤交界,这里地势起伏连绵、绿树丛荫。但在20世纪80年代,地处大山深处的祁阳县交通闭塞、贫穷落后。

李佳喜,1969年出生在这里。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他就希望长大后能像鲲鹏一样展翅,飞出农家院,走向更广阔的地方。

1987年,李佳喜考入吉首大学生物系。第一次来吉首,他乘着绿皮火车从株洲转车到怀化,“拐了一道大弯”花了30多个小时。在火车上站一二十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困了就随意靠个地方打个盹儿。

吉首大学生物系1983年开办,开始招录3年制的专科生,主要是培养中学生物教师。招了三届学生后,全省各地的中学生物教师还是供不应求,为了加快培养进度,学制3年制改为2年制,缩短了学生的培养周期。

对于生物这个新兴的专业,吉首大学的科任老师年轻又有活力,师生关系融洽。专业有很多野外活动,野外实习、野外考察,野外采标本……每次暑假寒假外出考察,对李佳喜来说就像旅游一样,既学到了知识,还去了许多曾经没去过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李佳喜满脸笑意:“主要在湘西自治州内,但我记得有一年去了北海涠洲岛,老师们都非常负责,同学间关系很纯粹。”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地冷,李佳喜下课后经过学校一个偏僻的角落,湿冷的雨水顺着墙角流下,正见一位老人微微佝偻着身子用电热毯给培育的动物取暖。他就是吉首大学生物系老师李金声,早年从湖北某畜牧局调过来,主要研究动物养殖、育种和品种改良,动物标本室建设。吉首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馆的剥制动物标本,多半是李金声老师做的,至今他已是耄耋之年。

研究动物,又脏又臭,许多人都不愿意做,但是李金声老师一做就是一辈子。这种对生物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李佳喜,“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老师很特别,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特别热爱!”刚入学时,李佳喜对生物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校园氛围、老师的影响下,他慢慢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他清醒地知道所谓的“大学生”光环,不足以支撑他走好这一生。要想飞得更高更远,就要刻苦学习,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于是他竞选班长,积极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植物生理学老师刘进履年纪大又患有甲亢,手时常会不自觉颤抖,上课写字很不方便。但刘老师对教学很较真,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他想到了“挂图”。李佳喜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次课前将教案要点及插图一一转抄、绘制到一张张的白纸上,并依次整理准备好,上课时刘老师讲到哪他就挂到哪,所以大学期间李佳喜的植物生理学是学得最通透的一科。

1989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老家祁阳肖家镇中学教书,成了一名生物老师,可这不是李佳喜想要的状态。农村的夜寂静而漫长,给学生上完自习,点上煤油灯,翻开托人在长沙购买到的考研资料及相关教材,李佳喜一学就是几个小时。第一年他就过了线,但所报考的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报考人数多名额少且又不可以调剂,遗憾落榜。

“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是定局”,第二年,李佳喜如愿考到了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实力极强的兰州大学,进修植物学,“哐当,哐当……”他再一次坐上了追求学术梦想的绿皮火车。



说走就走的“旅程”


植物学专业毕业生大都会选择在园林单位、制药公司、种子公司或者政府部门任聘职务,但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很难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兰州大学生命科学主要运用有三个方向:提取有效成分、组培、免疫学(动物学方向)。李佳喜硕士毕业以后,经过多方了解交谈,被录用到了长沙市药物检测所,开展与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等有关的科研工作。

要一个植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药,李佳喜尝试了几个月还是没能提起兴趣,“那个时候发现我在体制内不行,受限制太多了,不自由”。

90年代初,计算机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生产工具,电脑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李佳喜借着这阵东风,自学计算机编程,用药检所第一台电脑,为所里建立起了一套信息系统、第一代局域网,提高了工作效率。朋友拉着做生意,他一边上班,一边在外面做计算机相关生意,每个月发的工资主要用来买专业书籍资料。就这样,李佳喜和朋友一起干了五六年。

2000年,互联网泡沫一度破灭,股市市值蒸发,不少公司市值断崖式下跌甚至关门歇业,大批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转行,李佳喜也不例外。看着眼前的湘江水,他陷入了沉思,但一转念,“转行环保行业!”

说干就干,有之前的生物学知识做基础,在兰州大学校友的引荐下,凭着极强的学习能力,李佳喜成功考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攻读环境博士学位。在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他意识到还是做学位更单纯、更自在,于是一头扎进实验室,2年多时间发表了三篇SCI文章,3年就拿到博士学位。

2005年到2007年,李佳喜在清华大学环境系做博士后研究,他把精力放到了环境材料上面,也是中国首批做纳米环保材料的团队。后来,本来想在高校或研究所做学问的他,阴差阳错被引进到了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悠悠湘江,承载千年湖湘文化,养育沿岸4000多万人口,被湖南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湘江沿岸矿业、化工业等日益密集,这条沿线贡献着湖南四分之三GDP的大河,污水横流、重金属超标。看到这一幕,李佳喜心里一紧,“也许这也是一条出路,造福湖南的父老乡亲嘛。”

组织整合资金、技术资源,出政策、立项目,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基础设施,李佳喜调研的足迹遍布全省。专业在行又懂政策,2010年,他被调到湖南省发展改革委环境资源处,在环保岗位上耕耘了整整8年,为湖南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逐渐改善到基本解决,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


2015年,46岁的李佳喜又一次转身,选择了再次创业。年近半百,为什么辞职“下海”?他云淡风轻地回答道:“看到天花板,没什么奔头、挑战性了。”他如一只不屈的凤凰,脱胎换骨,重新展翅高飞。

对于创业这个全新的领域,李佳喜还是想简单了。经历了数次挫折后,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李佳喜看到了一个新方向——新能源。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现在他还在为新公司发展四处奔波、筹备中。

“生物这个大行业、学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事值得去做。”凭借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李佳喜有着自己的看法。问到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时,他说,人生中的选择没有对错,人生是个过程,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要去坚持、去奋斗。

李佳喜非常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包括历史、政治、数学,等等。如今的他一有时间就会在网上找资源学习数学,了解其中的思维和原理,并运用到工作当中。

创业8年,坚守8年,李佳喜没有休息的概念只有奔跑的节奏。经营企业就像是下一盘漫长的围棋,棋手往往需要善于发现棋势的变化,耐心等待时机,步步为营。在这个极易坠入纸醉金迷泥潭的环境里,始终清醒、冷静的李佳喜,靠着一股韧劲,正在着力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玉虹桥头,风雨湖畔,石磙上鲜红的“精神”二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加耀眼。从吉首大学到清华大学,从行政管理岗位到自主艰苦创业,李佳喜始终不忘初心,坚忍不拔,追求热爱,这无不是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奋进的乐曲,奏响着激扬的旋律,写满了不断挑战、锲而不舍、奋勇拼搏的关键词。


(终审:党委宣传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