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山情 • 山缘 • 山魂

作者:文/刘志霄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10-08  点击:

编者按:2023年10月12日,我校即将迎来建校65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学校六十五年的办学历程,全面总结学校的办学成果,更好地擘画学校的发展蓝图,我们在“师生风采”专栏特刊发师生及校友的系列来稿,共话学校美好未来。



山情• 山缘 • 山魂

文/刘志霄


都说人生要经过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一路走来,从山到山,山山相连,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见识了更多的山峰,爬上过更高的山顶,逐渐地知山、懂山、乐山……。进山出山,在山里山外转来转去,最终在湘西这片山区深扎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延续着前世今生后世与武陵山的不解之缘!


记得在1984年9月的某一天,我第一次离开土生土长的那片蓝山,莽莽撞撞地踏上了开往吉首的火车。听着火车急切的轰鸣,看着列车穿过一条又一条黢黢的“黑龙”(隧道),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晃荡,终于到达了这个陌生的山城。吉首,一座小小的山城,新的生活从这里开始!


入校后才知道我居然是当年第一个被录取的生物专业学生,我的学号编排在第一位。老师要我当班长,我倍感荣幸。在日常工作中,我与其他班委始终踏实做事,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谋划好班上的各种活动。毕业多年,许多同学都还对这段美好时光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毕业后,我回到蓝山那片故土,开始在离县城不远也不近的楠市中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承担了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等课程,还承担了初二历史和初三英语的教学任务。在全县统考中,我所教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


然而,限于当年现实的生活压力(月薪62.5元),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暂时离开教育战线。于是,我走南闯北,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


2002年7月,应母校吉首大学生态学硕士点申报的需要,我毅然放弃了在新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天山脚下,回到了湘西这片热土,开始在吉首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山沟耕耘和打拼。


我被委任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科部主任,主要负责生态学硕士点申报文本的撰写。初稿写出后,按照学校领导和科技处的要求,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又陆续修改了多次文稿,历时约3个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2003年生态学硕士点顺利获批,这是吉首大学第一个理科硕士点。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奋斗,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科研突飞猛进,成为学校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博士最多)、学生科技创新活力最强的学院。一方面,成功承办或协办了多个国家级学术会议,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学被评选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生物科学专业被评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部省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还发表了《中国麝科动物》等重要著作。另一方面,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不仅在湖南省“大挑”和“小挑”竞赛中,陆续取得了吉首大学“零”的突破,还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校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从而开创了吉首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2007年,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已取得长足进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也辞去了各项管理事务,开始了知识更新和内涵修炼的新征程。


回想自己过去的五十多个春秋岁月,其中约一半时间是在湘西及武陵山这片山区度过的,其余的大多数时光也是在山的怀抱中度过,或学,或研,或乐,在山沟里汲取营养,呼吸精气,体验人生;在山路上,凝练山情,浓缩山缘,感悟山魂,并渐次融入山体!


生于山,长于山,虽不乏海的抱负,但总是满怀山情。


实习编辑:张佳宁 王冰雁 陈歆

(终审:党委宣传部)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