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教书是我最喜欢最擅长做的事”——记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利玲

作者:文 / 杨美琳 龙海燕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3-13  点击:


木铎金声,滋兰树蕙。一颗教育理想的种子在吉首大学校园种下,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除了当老师,我也不会干别的”


张利玲1985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留校至今,从教近40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以正确思想教育、感染学生,始终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一线,2006年获得吉首大学首届“教学能手”称号,2020年获得吉首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聊起自己的教学生涯,张利玲直言不讳,“除了当老师,我也不会干别的”。20世纪90年代,高校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张利玲的每月薪资仅两三百块钱,一家人生活加上给孩子请保姆,薪资只能支撑半个多月,熬到月末往往要借钱度日。为此家里人曾劝她转行到银行工作,收入高些。“我又不是学金融的,银行业务完全不懂,去干什么呢!”张利玲的话很朴素,她笑说不能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那太痛苦了。


“我生性平淡,不爱什么名牌,不向往什么富贵生活,吃饱饭就知足。”回顾过往,她谈到对当前年轻人选专业选职业的看法:90年代待遇高最热门的职业是银行、外贸,教师地位并不高,社会上对吉大老师的风评是又穷又酸,谁也没想到高校教师也有被人追捧的一天。“风水轮流转,谁也不能准确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你只能做你喜欢、能发挥你才干的职业!”


张利玲长期承担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史》《红楼梦研究》,研究生《中国古代文论原典精读》《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多门课程教学。“张老师授课重点突出,富有激情,学生课堂参与度很高!”“张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没有之一!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成为像张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学生对她认真负责的教学赞不绝口。她自我评价:“我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很在乎别人的反应。”这样的性格促使张利玲在教学上善学善思,刻苦钻研,不断改进。只要发现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知识掌握不好,她首先反思自己教学哪里做得不到位,思考怎么讲更容易理解、学生更感兴趣。始终坚持“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尽快、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张利玲在与同学讨论问题


课程教学中,张利玲总是不断想办法。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学生更好学习经典古诗文,掌握古代文学学习方法,她组织教研室老师们一起编撰了两本书——《古诗文诵读名篇》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指南》,一直沿用十年之久。“学生最主要的是爱读书和学会读书,功夫在课外。”最近一学期,她还专门为刚入学的2023级汉语言文学班新生制作了两个辅导读书方法的PPT,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感悟、探索、理解理论,再用理论作为指导,维持较好的教学效果。“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强迫你熟能生巧。”张利玲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用自己的方式做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师和引路人。



“中学语文教学法再不能那样教了”


汉语言文学(师范)是我校文传学院办学历史长、学生最多的专业,新世纪以来,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改革浪潮,但全国高等师范教育普遍落伍,与一线教学脱节。为此2011年底,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从课程、教材、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数十年老一套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变成更为详细具体的多门课程。作为专业主任,张利玲主持了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全方位的改革,年近50岁的她开始进入另一个领域——研究语文教学。


张利玲想,怎么教语文呢?通过网络,她找到了一套附有视频光碟的“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资料。那段时间,她一有空就研究视频课程,查找相关理论资料,反复钻研,理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再不能那样教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方法必须全方位改革。”张利玲感慨。


2015年,湖南省举办首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她主动担任辅导老师,承担学院师范技能竞赛的培训任务。每年,张利玲都会对参加省赛的选手进行不间断集中培训,想方设法强化训练,提高比赛成绩。通过案例教学,一个个讨论背后的设计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赛的近五‎十篇课文一一讨论,创新教学设计,训练教学片段……到2022年,张利玲连续指导八届语文学科竞赛,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走在全校师范教育前列。


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团队合影


以新理念、新观念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张利玲将辅导竞赛的经验改革师范教学,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张利玲在师范生课程教学和技能培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师范生课程教学和技能培养方案,师范生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18年开始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认证负责人,与全院老师共同努力,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2023年4月接受专家进校审核,顺利通过教育部示范认证;2022年指导硕士生胡玉婕,荣获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取得湖南省高校唯一一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张利玲的语文教学业绩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影响。被聘为湘西州肖岩顺名师工作室、滕召秀名师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顾问,多年来无论风霜雨雪,她多次前往吉首市、永顺县、凤凰县等地为中学教师做讲座或培训,探讨当前湘西地区语文教学存在的困境,回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该怎样教的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阵地的引领作用,助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汲取中学实践智慧“反哺”大学师范教育,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联系,与一线教学无缝衔接。


张利玲应邀参加湘西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集体研修活动


“大量的讲座,不仅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思维。”张利玲还致力于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更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加深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解。



“古代文学之美在于领悟智慧,塑造人格”


张利玲任教的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一门重要且难度较大的课程,时代差异是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学生疏离、陌生的重要原因。要教好古代文学就要做到古今相通,“要让学生有一种古代文学的现代意识”,因此她常常联系生活实际,让古代文学之美贴近现代生活,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利玲精彩解读的陶渊明式英雄主义和《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随波逐流,保持人格的独立,歌咏田园,乐于躬耕,是传统文化和文学精品之一,但在课堂上有学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陶渊明不顾妻儿饥寒交迫,只管自己潇洒,是个懦夫。“学生的这个观点让我很意外,但可以理解,毕竟是21世纪现代人。”面对学生的疑问,张利玲不急不躁,也不回避,首先肯定学生勤于思考且言之有据,陶渊明确实像是一种“躺平”“摆烂”,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知人论世的文学解读方法,具备“理解之同情”,指出陶渊明归隐的意义:在一个门阀横行、投胎决定才能的时代,在一个全社会哄然逐利、蝇营狗苟、士无特操的时代,有人公开表示不屑、不要俗人眼中的富贵功名,这不是懦弱,是勇敢,是人格,是坚守。这就是陶渊明的意义,这是在时代的大风浪面前个人撑起的英雄主义,后世得到强烈的共情和影响。


大田湾校区的一间教室里,传来阵阵掌声,作为全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张利玲应国学社的邀请,做客“国学大讲堂”,作一场题为《红楼梦服饰美漫谈》的讲座。“我当时想,要挑一个有意思的角度,让学生一下子喜欢上《红楼梦》,就挑了服饰这个角度。”这堂课,张利玲从《红楼梦》人物的服饰出发,深入解析人物形象内涵,幽默而风趣。


当问及为什么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她回答:“你对人生有兴趣,你对生活有兴趣,你就会对《红楼梦》有兴趣,红楼梦就是生活。”人物关系间的微妙,故事发展中的变化,漫无边际又生动鲜活的细节,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学会生活的方式。诸如莺儿打丝络结的精微配色,薛宝钗生姜涂碟以防高温龟裂的讲究,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让读者不经意间体会生活的智慧。


张利玲总以各种教学设计带着学生走进《红楼梦》,鉴赏《红楼梦》。她任教《红楼梦研究》这一课程,第一节课就布置了为《红楼梦》主要人物写小传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史记》人物传记为蓝本,写出人物的身份家世、主要经历,故事要生动,字数不少于三千。啃大部头的原著学生往往畏难,主动阅读、在做中学既能深度阅读《红楼梦》,又能强化人物小传知识储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形成的理解往往更有深度,这样才算对得起经典原著。”


张利玲在上课


文学是宏大而宽泛的话题,但教学是细小而慎微的工作。无论是陶渊明舍五斗米之官,走向英雄式的大我,还是《红楼梦》里宝钗笑说涂碟悟出生活的智慧,张利玲始终强调教师应该“做一粒读书的种子”,融汇古今之法,十年如一日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人物简介:张利玲,中共党员,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语文教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我校师范技能工作室首席专家。获得过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积极分子、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古代诗歌研究、红楼梦研究方面有一定成果。出版专著《红楼要论》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6篇,主持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1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3项。


(审核责任人:粟龙梅)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