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关心)旅游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五抓”,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抓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旅游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常深入师生、走近师生,切实加强指导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调动学院学科带头人、班主任、硕士生导师、本科论文指导老师等群体主动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凝聚工作合力,营造全员促就业的浓厚氛围。优化、完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工作启动期、攻坚期、冲刺期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明确不同阶段学院领导班子主抓、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就业专干统筹、班主任和硕士生导师(本科论文指导老师)主体落实、学生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广大校友助力的分头包干、全员参与的“五级”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大力推行周报、月报、约谈等制度,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抓教育,强化就业育人
积极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主动求职心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围绕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提升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举办“青春榜样面对面”校友论坛暨职业规划分享会,邀请刘超、姚云贵、符浩等优秀校友分享个人职业选择和奋斗经历,举办公务员、选调生政策宣讲和求职技能提升等培训10多场,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业、职业。“文化伴旅”微信公众号和学院网站“校友风采”栏目推出“我和旅游学院的故事”优秀校友访谈活动,13名奋斗在旅游界、政界、商界、教育界、法律界的优秀校友彰显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风采,系统反映学院育人成就,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
图为校友论坛会
坚持抓对接,挖潜岗位资源
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该学院领导班子带队深入长沙、浙江衢州、重庆等地走访相关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等,不断深化战略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拓展就业资源;着力推动院政企协同合作,加强与长沙、衢州、绍兴等重点地区人社部门对接,主动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深度走访企事业单位43家,与26家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有8家企业来院调研,开辟就业岗位1000多个。开展“小而美、精而优”的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0余场,着力打造网络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等线上校园招聘平台,努力确保招聘活动不断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等通过年级(班级)微信群针对不同专业和需求,及时、精准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推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招考信息1200多条,适合学院毕业生报考的岗位6000多个。
图为访企拓岗现场
坚持抓重点,做好精准帮扶
坚持“扶志、扶智、扶职”的理念,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建立学院精准帮扶的工作台账,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就业心态、就业困难等五个方面,及时准确掌握困难学生情况,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明确院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的帮扶责任,全面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师”“一人一策”的帮扶举措,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把握机会、尽早就业,努力确保每一个困难毕业生都能得到有效帮助。针对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及时开展就业心理疏导、求职专项指导、精准岗位推送、专项资金扶持,确保有就业意向的建档立卡毕业生100%就业。
坚持抓质量,确保更优就业
以推动毕业生多渠道、多元化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鼓励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主动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区域人才发展需求,主动与地方人才机构加强联系沟通,积极推介优秀毕业生。充分利用“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国聘行动”“中央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平台”等就业资源,拓展更多优质就业岗位,鼓励优秀毕业生勇于挑战、积极报考。积极开展军队文职、直招军官等项目宣传,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大学生征兵入伍、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毕业生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加强选调生工作、公务员报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报考宣讲、动员和培训、指导力度。鼓励毕业生向上拔节,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国际组织就业创业。
图为该学院与企业合作
该学院已为湖南旅游业和中国文旅产业培养“品德好、能力强、吃得苦、后劲足”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化素养、应用化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超过7000人,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涌现出一批批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文旅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领导干部,卓有建树的旅游业、酒店业、证券业、金融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和教育、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工作者等,不断凸显我校“旅游人才群效应”。
(审核责任人:尚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