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教学第一线的一面旗

作者:罗佳 必雄  来源:   时间:2007-07-01  点击:

 

    他是吉首大学教学能手、十佳师德标兵,他曾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称号,他担任班主任19年,有10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他不善言谈,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也能撑起一面迎风招展的旗。他就是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委员、分工会主席,优秀党员刘建国。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1983年,刘建国被调到了学校的生物系至今,除一直担任生物教育及生物科学专业的《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两门课程教学任务外,有时还担任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以及全校公共素质课《性科学和性教育》的教学。有时他的教学周学时数竟达26学时。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在他的肩头,可他却没跟组织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那些天,有的课白天没有时间安排,就排到晚上上,甚至一周有两个晚上都在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刘建国说的时候似乎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然而谁又知道,在这看似平常的每一天里发生的其他的故事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刘建国经常中午都在实验室加班,批改学生作业以及实验报告。你别以为他可以在办公室休息,进过他的办公室的人都知道,这里除了几张摆满了作业本的陈旧的办公桌,就是一些堆着实验器材的柜子,唯一现代化一点的就是角落里的那台冰箱,可是这也是实验设备,环顾整个办公室根本就没有可以让人休息的地方。然而这样的工作强度,就是铁打的人也承受不住呀。最终,刘建国还是病倒了。几次患病,医院都给他开出了全休半月或一个月的证明,可他每次都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进度,悄悄地收起了休假证明,一边吃药治疗一边坚持站在讲台上上课,此时谁也不知道,讲台上那个谈笑风生的刘老师竟是个生着病的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他的心里时时装着学生,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他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自修了《教育学》、《心理学》、《教与学的心理》等课程,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根据学生反映的意见和教学效果对教案进行必要的完善,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自1993年起,刘建国作为专任教师还连续十年兼任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员的工作。2000年在迎接省教委对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合格评价工作中,刘建国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还独自承担了解剖学实验室的全部工作,从实验仪器、教学标本模型的维护和保养,组织切片、教学挂图的整理、造册、登记、核对到实验室的卫生及迎评材料的准备等工作,由于工作量相当大,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正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刘建国,而那段时间对于刘建国来说,根本就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有时候为了准备材料,他甚至通宵达旦都在实验室里忙活。这样的刘建国时常被同事们戏称为“拼命三郎”。可刘建国自己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学生眼中的“慈父”

    “要想学生对你说心里话,你就得真诚的全心全意地对待他,在我的眼中,所有的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刘建国在总结自己几十年班主任的经验时这样说道。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十分注重为人师表。在下寝室的时候,有时发现学生寝室卫生状况不如人意,他会亲自拿起扫帚打扫卫生,亲自帮助学生叠好被子,而学生们看到刘老师竟然帮他们搞卫生,便会自觉的整理起来,几次之后,学生宿舍的卫生大为改观。在刘建国的心里,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当他们有了困难,他更是像亲人一样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94级的涂海军因患肝肾综合症需转院治疗,而两万余元医疗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为了帮助这个孩子渡过难关,刘建国组织班委会、团支部进行了两天的全校性募捐,他将最终募捐得来的8000块钱送到涂海军的手上。对于一个时刻有着生命危险的人来说,这8000块钱无疑是为他撑起了一片再生的希望,最终,涂海军通过治疗恢复了健康,并且还考上了研究生。有一次,刘建国带队去凤凰腊尔山民中教育实习,山里的气候还十分寒冷,两位女同学到实习学校的第二天就感冒了,经过调查,他发现这两位同学竟然在合盖一床被子,为了避免这些孩子病情加重,他便将自己带的两床被子抽了一床出来给了她们,并且带着她们赶到了当地医院就医,这样的举动着实感动了实习的同学们。善良的刘老师看不得自己的学生受苦,只要自己能够帮得上忙,他就一定会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你。对于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他总是想方设法去为他们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近几年来,他先后为8名贫困学生找到了家教工作,因为有一位同学家教的地址离学校比较远,刘建国还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了他。
    多少年来,刘建国用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每一个学生,而学生们在他的留言簿上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是一位让我尊敬的优秀的老师!”

                        家人眼中的“大忙人”

    2003年上学期,父亲病重住院三次,每次住院都是一两个月,刘建国心急如焚,却未曾向院里请过一天假。就算要去看父亲都要等到下午6点下班之后,可是他依然坚持奔波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由于工作比较忙,自己平日又不能常在父亲身边,所以只有到了周末,老父亲才能等他服侍洗个澡。那时自己除了要牵挂父亲的病情外,还要完成院里交办的各项工作,“我要对得起党、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对得起学生啊!”刘建国由衷地说。
    儿子小的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有一次生病来得突然,而自己又没有请假,刘建国和妻子没有办法,不得已只能将儿子先锁在家里,等下了班才急匆匆的抱着儿子跑去了医院。这件事已经读大学的儿子是不记得的,可是刘建国却记在了心里,记了半辈子,“也许在儿子眼里,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他说。然而对学生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刘老师又怎么会不爱护自己的孩子呢?其实他对儿子的爱是相当的深厚。儿子大一暑假有一次随学校三下乡实践的机会,当刘建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马上鼓励儿子报名参加,“哪怕是自费,你也要走向农村,去体验农民的艰辛生活。”儿子在父亲的支持下加入了三下乡的队伍,还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队员,当刘建国看到儿子帮老百姓背背篓、干农活的照片时,他舒心的笑了。
    “作为园丁,要把培养好花园里的花朵作为己任;作为教师,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已有28年教龄的刘建国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毕生的座右铭。而他也正用实际行动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他是教学第一线的一面旗,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的人,这面旗应该怎样飘扬在自己的岗位上。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