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2日,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生物科学与环境资源学院03级学生邓涛编写的《吉首大学校园植物志》荣膺该届大赛一等奖,圆了吉大人多年的“挑战杯”之梦。
时隔两年,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04级园林专业学生柳菲编写的《张家界植物游》再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再续吉大人“挑战杯”情缘。随后,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动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柳菲从获得提名的950名全国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用冰心的《繁星》形容柳菲最合适不过了。那么,在柳菲的身上,浸透着怎样的奋斗的泪泉,又洒下过怎样的牺牲的血雨呢?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黑龙江一个偏僻的村庄,一个不太宽裕的农村家庭,走出了一位“挑战杯”一等奖得主——柳菲。她以这个家庭为起点走出了一条成绩斐然之路,也是这个家庭培育了柳菲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隐忍善良的性格。
年迈的奶奶,父母,一个姐姐在外打工,三个姐弟妹在校读书,八口之家就指望着父亲一个人微薄的经济来源。家境的贫寒,过早地让柳菲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上学前在家打扫、洗衣,照顾年迈的奶奶,放学后上山割青草,这些都是还不满十岁的柳菲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再大一点,柳菲就开始和爸爸一起在田间劳作,起早贪黑,凡是能帮得上忙的活她都争着抢着去做,细黑的手臂上到处是一道道被割破的伤痕,可柳菲从来都没有抱怨。
2004年9月,柳菲一人提着行李来到吉首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面对贫困,柳菲从不自卑,坚强是父亲给予柳菲的人生旗帜。刚进大学柳菲,就告诫自己,要努力减轻爸妈的负担。除了用功读书获得奖学金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大学期间,她做过四份家教。为了省钱,寒暑假很少回家,而是留在学校打工。从大三起,她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善良谦恭是母亲烙在柳菲身上的印迹。母亲很孝顺,“好的,要先让奶奶。”这是她常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象牙塔里的柳菲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导,生活虽然拮据,但她从没有申请过贫困补助金和助学金,总希望把机会留给别人。班上一位同学的母亲患了重病急需钱动手术,柳菲组织班上的同学,还联系了各院系进行募捐,共筹得资金二千多元。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5年11月,我校首夺“挑战杯”一等奖,这一消息振奋全校师生。当时就读大二的柳菲,也因此萌发了参加“挑战杯”的想法。
有好几次,柳菲到张家界森林公园进行《植物学》的实习,经常看到游客向导游询问公园内的植物,但是导游的解释没有一点科学根据,有些甚至是一些迷信的话。柳菲觉得这是对学术的玷污,于是萌生了要把旅游和植物结合在一起的念头。经过老师的指导,柳菲决定将张家界景区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沿途植物的详细情况记载成书。
接下来的两年,柳菲在研究时所遇到的困难是别人无法体会的。自研究开始后,她每个月至少要到景区两次,每次都要逗留两三天,且大多是独自出行。游人可以坐索道、雇轿夫观赏美景,但为了真实地记录沿途的植物,柳菲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两个春秋里,有谁知道游览的线路上,柳菲留下了多少足迹?
“人们常说女孩不能吃苦,可是经过这次科研,我什么苦都能吃了,”柳菲笑着说。为了给植物配上雪景的图片,她经常在雪后第二天就上山。南方的雪下得不大,融得也快,拍雪中的植物必须抓紧时机。柳菲每次都会在山上呆上好几天,一次她在山上农夫家借宿,正在烤火的她,突然闻到一股很重的烧焦味。她前翻后找才发现脚上的一只鞋已被烧破了一个洞,可是她冰冻的双脚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睡觉的时候,湿冷的被子,她连一件衣服都不敢脱,蜷缩在被子里仍旧瑟瑟发抖。可是第二天她还是早早地起来,穿着烧洞的鞋子,继续拍摄。一些没有拍摄到的植物,待到下次降雪,柳菲还会重新上山。有一次,柳菲在山上不小心崴了脚,山上没有认识的人,柳菲又舍不得花钱雇佣轿夫,就折断树枝当拐杖,一瘸一拐走下了崎岖的山路。当她回到学校看医生时,脚肿得连鞋也穿不下了。
经历了七百个日日夜夜,柳菲的作品《张家界植物游》终于面世。选取张家界景区金鞭溪至水绕四门、乱窜坡至迷魂台、袁家界至乌龙寨、天子山至十里画廊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在对其沿线具有较高价值和较强代表性的100种植物进行分季节实地考察、拍摄图片的基础上,对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别名、形态特征、最佳观赏时期、应用价值进行了一一记述,而且每一条游径都附有地图和景点介绍。2007年11月19日,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天津南开大学落幕,《张家界植物游》荣获一等奖,柳菲延续了吉大人的骄傲。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07年3月,柳菲十分不舍地卸任院学生会主席,离开了工作近三年的院学生会。柳菲感叹道:“在过去的日子里,学生会工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哪天不去办公室,就会觉得生活似乎缺少了什么。”离任后的柳菲,每个星期还是会到办公室帮老师做事。
三年前,凭着慷慨激昂的竞职演说和自信的表现,大一的她便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一年后,她成为了院学生会主席。柳菲说:“学生会工作很琐屑,但是我非常喜欢。”几年来,她组织了院里各大活动近十项,其中大部分都为学院增添了荣誉。这些荣耀的背后,凝聚了柳菲无数的汗水:张家界校区首届乒乓球联赛,院队选手每次的集训,她必定会到场陪练;为了迎战“重阳杯”辩论赛,每天柳菲都会与几位代表学院参赛的选手商量对策。那场乒乓球联赛,该院获得团体第二名;“重阳杯”辩论赛,则以优秀的成绩摘取校区的桂冠。
繁重的工作任务并没有拖累柳菲的学习。“时间越少,便越是要专心,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大学里,柳菲一直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要求自己。课前预习,课时认真听讲,每天睡前坚持回想当天的学习内容。持之以恒、高效率的学习,使得柳菲事半功倍。大学期间,她没有缺过一次课。入学以来,她的专业课平均成绩达87.8分,共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3次,国家奖学金2次,并获得吉首大学最高级别的冠代奖学金。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柳菲取得的成就无疑是骄人的。可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天外有天,我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那些优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是柳菲参加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座谈会之后的感受。“仗平生壮怀烈烈,磨十年长剑,心豪人杰,万里征程,区区匹马笑越,昆仑纵有千丈雪,我亦誓把昆仑截”,柳菲说这是她最喜欢的话。愿那个仍在行走的柳菲,永远不停的前进,看到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