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十年风雨十年路

作者:周巧云  来源:   时间:2008-10-09  点击:

 

 

 

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已有十年,十年风风雨雨的路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历届全体成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展现着我校的风采,在给别人送去帮助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很多。活动中,一份份浓浓的乡情在那群普通人中闪耀出绚丽的色彩。

 

十年艰辛十年收获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工作来落实,使其成为深入开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校领导陈克安曾说,我们实施“三下乡”即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真正起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实践团成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了西部农村地区的基本状况,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农村条件艰苦,生活有诸多不便,但多年来,我们的队员一直怀着火热的激情,毅然走进农村,并默默地付出着,不图回报。

如在02—05年我校分别组织了学生赴吉首市丹青镇、凤凰县吉信镇火炉坪村、古丈县野竹乡、永顺县老司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08年暑期在湘西州花垣县吉卫镇“三下乡”,队员由来自21个学院的32名学生和4位指导老师组成,分为“农民种粮积极性”调研团、“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服务团、科技兴农服务团、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在七天时间里对花垣县吉卫镇周边二十个村进行走访,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调研团掌握农村种粮现状,根据村民们反映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支教团走访有留守儿童的家庭201户,开办的培训班有125名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医疗卫生服务团对花垣县吉卫镇周边村民进行常见病治疗和健康普查,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咨询,为农民免费送药,以坐诊为主要形式结合入户巡诊,共接诊村民308人次,赠送了由校团委提供的价值3500多元的药品。此外还以花垣县吉卫镇为中心进行家电的维修服务,服务面积辐射周边二十余个村寨,同时还开展上门维修服务和入户调查、技术培训工作。一共维修了181件电器,包括电视机、VCD、电风扇、变压器、手机等。

十年,“三下乡”实践队伍走过许多地方:有风景秀丽的古丈县野竹乡;有享有“湘黔门户,全楚咽喉”美誉并以受降名城蜚声中外的芷江;有灵溪两岸,青山对出,山中珍味遍布,名木繁生,青山碧水的永顺县老司城;有因其路“大弯十八个,小弯九十九个”而得名的十八湾;有土家山,高水清的保靖县和平村……

十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荣获六次省先进单位,四次国家先进单位。04年,时任校团委副书记周华忠带队的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获“2004年度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由时任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荣光担任团长,学工部田筱鸿部长指导的“湖南的大学生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被评为“2004年度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体”,校团委欧阳大文和石莺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员,梁贵清等三位同学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三下乡”活动历年来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支持。中国共青团网、湖南团省委网、红网、中国湘西网、《团结报》、湘西州电视台、吉首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校团委还根据每年的实践材料编成《携手野竹》、《重走红色之路 弘扬革命精神》、《情动老司城》、《情洒苗区》、《和谐·和平》等书籍。

 

感动着那感恩的心

十年的坚持使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同学们虽然知道下乡条件恶劣,但仍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十年中,不论面对怎样恶劣的条件,不论走到哪里,青年志愿者总是利用专业优势和所学知识,尽己所能为乡亲们办实事、做好事。队员们付出了辛勤汗水,播撒着爱心的种子,感动并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充分肯定。队员们自己更是感受到了许许多多感恩的心。

志愿者们每去一个地方都引起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上至八九旬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会来“观看”这批大学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一些不知道具体情况的老百姓,就仔细打听。不论同学们到哪里,乡亲们都是十二分的热情,对他们的“工作”更是连声叫好,还邀他们做客。医疗卫生服务团每次给村民们体检、诊断、发药,村民总会说“谢谢”,虽然只是简单朴实的两个字,却是对队员们的一种肯定,一种无价的回报。

队员们认为是做份内的事,村民们却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位老奶奶为了感谢队员们给她的治疗,走了很远的路给队员送来家里种的山梨;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爷爷自家的电视修好后还不愿离去,一直蹲在墙角边看队员把全村的电器全部修完,然后握着队员的手,说:“你们好啊!你们都是好样的!以后都能到省里去做官!”……村民的质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感恩情怀:每一次进城,司机都为他们留下了座位;每一次入户调查总能看到村民热情地切西瓜,搬凳子;每一次与村民交流总能听到嘘寒问暖,感受到来自肺腑的关爱……

在大山深处,时刻演绎着“一袋梨”、“两条黄瓜”、“三个苹果”、“多床被子”的感人故事。一位老奶奶陪老伴复诊时硬塞给医疗服务团成员一袋沾着露水的家梨,他们多次委婉地拒绝了老人,老人却紧紧地抓着一个队员的手重复着“谢谢,谢谢!”;一个小女孩,冒着滂沱大雨,给队员们送来了两根黄瓜;一个七旬奶奶蹒跚着步子,从几里外的村子带来了三个苹果;雨密风骤的夜晚,村民打着伞给队员们送来了自家的被子,夜寒,心却暖……

村民淳朴的关怀,孩子纯真的心,总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要走?能不能多留几天?”“多留一个上午,好吗?”“那你们还会再回来吗?”教室里充满着稚嫩的声音。“我要学数学,我要学英语,我还要辅导我们的哥哥姐姐们,我不要你们走,真的舍不得啊!”其中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虽然错别字不少,可是谁也笑不起来……

 

相亲相爱,队员共筑友谊桥梁

每次开展“三下乡”活动前,学校都会举行启动仪式,提出相应的要求,其中对团队合作要求十分严格。只有队员团结了,我们才能认真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组建好团队,才能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给群众带去实惠。十年风雨,我们这个团队一直相亲相爱,队友们手拉着手,共同付出,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病了,嘘寒问暖;累了,按摩解乏;忙了,送饭送水;冷了,送衣送被;摔了,相扶前进……在实践的日子里,队友们用这些简简单单的动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每次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都会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使队员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例如举行篮球赛,爬山,玩靠背游戏,组队游戏,传花游戏等等。

07年7月23日,实践团在保靖县和平村进行实践活动的第三天,是一位女成员的生日。从当天早上开始,他们一个个都故意以种种理由排斥她:吃饭不让她同桌,已经夹在碗里的菜也要抢她的,好东西只有看的份……她委屈的眼泪在眼里直打转,惶惶恐恐地度过了那个“恐怖”的白天。晚上,当队友们聚在操场上拿出一个大蛋糕让她点蜡烛时,她惊讶地张大了嘴,好大一会儿才用双手捂着嘴巴“啊”的叫了出来。在队员们的推拉下,她颤抖着双手点燃了生日蜡烛,许了愿,吹灭蜡烛后,她激动地说:“这是我过的最难忘,也是最特别的一次生日……谢谢你们!”然而此时,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但这不会影响队员们的热情。雨越下越大,指导老师一声令下“撤回教学楼”,大伙儿便拿着各自的板凳和还没吃完的蛋糕冲向教学楼。一会儿,只见雨中蛋糕纷飞,大家笑作一团……

今年,在花垣县吉卫镇实践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张家界校区来的叶子龙同学在和吉卫民小的老师打篮球赛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医学院的“准医生”文艳同学立马上前进行处理;谢紫亮同学误踩了生锈的铁钉,阎娴等同学扶着他走了好几里到卫生院打“破伤风”;部分同学因工作太忙耽误了进餐时间,总有人给他们留好饭菜;推拿专业的周亮同学经常加班,为大家做放松按摩,并且随叫随到;负责网络宣传的女同学晚上到镇上网吧上传资料,总有男生轮流接送以保护她们的安全……这些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心连心,建立了深深的友谊。

 

情系灾区,真诚奉献

在今年,“三下乡”活动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与以往在西部农村不同,他们去了最需要给予帮助和关怀的四川灾区。十年走来的路上,我们深深明白,哪里最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为了响应团中央“2008年百支大学生志愿者灾区服务团”的号召,我校22名志愿者在校团委书记周华忠的带领下组成“吉首大学志愿者灾区服务团”于7月15日抵达成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后,其中12人分别进入各灾区进行调研,余下10人便跟随周华忠于17日奔赴四川省重灾区之一的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一到剑阁县,就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剑阁县的受灾情况,之后,马上开始了他们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灾区,志愿者们每天早上只吃两个馒头,一碗味道怪怪的、米粒少得可怜的粥,午餐和晚餐吃的最多的是洋葱、白菜。在开封中学,三百多人共用一个水龙头,所有女生共挤一个厕所;暴风雨来的时候,大家居住的帐篷里就会进水。电停了,水停了,虽然满身都是汗和泥,却不能洗澡;一次还遭遇六级余震:凌晨三点左右,突然帐篷哗哗作响,床不停的摇晃,四周所有的帐篷中几乎同时传出“地震了”的喊声,所有人都迅速冲到操场上……志愿者们就是在这样恐慌的状况和艰苦的条件下度过了10天。

即便如此,志愿者们仍毫不退缩。这次活动,志愿者们安装完成了开封小学的8套板房、24间教室,开封中学的15套办公用房、14间办公室、16间教室的电线、电灯及其开关等,使宁波住宅股份有限公司援建灾区工程队的工期提前了三天,为开封中学在8月1日全面复课提供了保障。另外,还帮助宁波住宅股份有限公司援建灾区工程队搬运了两大卡车板房材料和上千个板房门窗。我们的队员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开封中学的同学们做课外辅导,包括相应的心理辅导,让同学们对生活、学习都有了更乐观的态度。志愿者们还做了两天监考老师,批改了1000多份试卷;他们还徒步三四个小时,深入到较为偏僻的农村,了解灾民的情况,并宣传国家的最新政策。

正如他们在誓言中说的,他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尽己所能,不畏艰险,科学服务,无私奉献,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与灾区人民齐奋斗,为灾后重建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十年风雨十年路。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一次都精心组织、精密安排。通过这个活动,大学生们走出了学校,走向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对时代的庄严承诺,并从社会大课堂里学习新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地锻炼了自已,巩固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去!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