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背篓法官”向恩林进村入寨办案11年

作者:苏晓洲 苏…  来源:   时间:2008-10-09  点击:

 

 

 

校友简介:向恩林,男,土家族,39岁,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我校政法专业,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庭长中共十七大代表。作为一名山区基层法官,向恩林背着国徽走遍200多个村庄山寨,行程5万余公里,在桑植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建立流动法庭,审理各类案件,调节司法纠纷,为群众生活安定和社会和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张家界市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苍莽群山和纵横的溪谷间,人们有时能遇见一个用小背篓背着大国徽埋头赶路的人。他,就是桑植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向恩林。11年来,向恩林以这种特殊装束走遍了桑植200多个村寨,行程5万多公里。这个“背篓法官”,审案110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他的“背篓法庭”,畅通了山区诉讼通道,树立了国徽和法律的威严,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口碑。

    

不背国徽下乡,总觉得少点儿什么

     11年前,29岁的向恩林在桑植县河口人民法庭担任助理审判员。刚上任,一件事情就深深触动了他:河西坪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由于子女赡养问题,带着几个熟土豆,走了40多公里路,风餐露宿,花了两天时间才赶到镇上“讨说法”。由于太疲惫,老人蜷缩着走肿的双腿,手里捏着半块土豆,在法庭门外睡着了。

      桑植县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是至今仍被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遗忘的角落。很多不通车的偏远村寨,群众到乡镇法庭打官司,都得翻山越岭跋涉几天。身处其境,向恩林决心下乡办案,背着国徽进山办案。

      下乡办案,需要个人付出巨大代价。2003年,向恩林在扒拉坪村办理一件离婚案件,到当事人家要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向恩林背着国徽先后去了三趟。最后一次,半路碰上大雨,调解结案后,向恩林因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

      曾与向恩林共事的陈家河法庭书记员郁媛说,像这样的案件,每年占向恩林受理案件的70%。办案途中,险些跌落山谷、遭遇野猪或野狗袭击,都是“家常便饭”。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中,向恩林设立在山寨屋场、田间地头的流动法庭,覆盖面达到200多个山寨。

     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11年来,向恩林办理民事、刑事自诉案件1100多件,指导人民调解纠纷980多起,防止民事案件转刑事案件158件,防止自杀案件35人次,使345对离婚夫妻破镜重圆,诉讼案件调解结案率连续5年达88%以上,巩固率达100%,办案效率赢得了广泛的称道。

     “自从到了县里工作,背国徽下乡的次数少了,但每月还是会有十几天背着国徽下乡,不然总觉得少点儿什么,不是滋味。”向恩林对自己这种特殊工作方式,有一种责任感。

 

背篓里、神坛旁的国徽传播法律尊严

     “向法官在村里开庭,常常把国徽放在神坛旁,或堂屋里最醒目的地方,每次都引来很多村民。”陈家河镇毛塔村厂子坪组村民孙高明说,“现在只要一看见向法官背着国徽进村,就知道他又来办案。没事的人都会跟着去看他开庭,有的村民甚至是走十几里路从别的村赶来看。”

       向恩林说,不少山里人个性耿直、彪悍,但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以往,解决民间纠纷依赖对祖宗神坛的敬畏和家族“长老们”的威信。随着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家务琐事、邻里纠纷乃至冲突日渐增多,向恩林觉得,解决这些矛盾开始越来越多地要依靠去基层办案。

       在桑植山区,农村邻里之间借钱借物没有字据意识,都是口头承诺。在河口乡两岔村,村民黄某因还款纠纷,和借款方争执不下。向恩林背着国徽在村里开庭调解此案。结果案子刚结束,旁听的村民向年山和另一位村民就突然走到向恩林面前,在国徽下当场写下了3000元的欠条。围观的村民们纷纷议论说,今后借钱还钱一定注意凭字据“说话”啊!向恩林的“背篓法庭”,无形中成了一堂有关债务纠纷的法制课。

       向恩林认为,法官背国徽现场办案,在山区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就像警察穿警服、军人穿军装一样,无形中在山村传播法律意识。原本不熟悉、甚至不了解法律的山里人,现场旁观开庭,法律意识才能真正潜移默化,才能让山里人感受到法律对保护自身利益的作用,同时对法律产生敬畏。

 

山里人砍断手指也要救“向法官”

      由于山里的村民居住分散,很多纠纷因立案不及时往往可能被放弃。向恩林为解决这一矛盾,想了很多办法。

      向恩林设计了很多诉状、答辩状、申请书等样本供当事人参考;他还将受案范围、服务宗旨、法庭电话及全庭工作人员个人联系电话浓缩成一张“法庭名片”,发给村组干部和群众;他在辖区乡镇设立法庭审判联系点,确定联络员、审判员分片定期到联系点,负责收案办案。

      “背篓法官”向恩林的忘我工作,赢得了山区各族群众朴实的情、无私的爱。

      一次,向恩林到河口乡西坪村的大山里调解一件家庭纠纷,直到凌晨才结案。回来的路上,跨过一条小溪时,毒蛇咬伤了向恩林的脚。就在性命攸关时,向导杨秀萍眼疾手快一刀将毒蛇砍死,而且毫不犹豫地用嘴吮吸向恩林脚上带毒的血液。在治疗过程中,杨秀萍手指被刮伤,也受了蛇毒的浸染,只好忍着剧痛砍掉了自己的手指。

      那一夜,周边几个村的乡亲们点着火把,在大山中带着哭音呼唤向恩林。这惊险获救的一幕和山谷中的回响,让向恩林永生难忘。

      几年来,向恩林先后获得了“张家界市十佳政法干警”、“张家界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度张家界市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并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一等功。 

    “桑植县内外很多地方的普通老百姓经常给我写信,询问法律纠纷该如何处理。尽管又忙又累,身体也时常感到吃不消,但群众这份信任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感,用钱、名誉和地位是换不来的。”向恩林说。(本文作者系新华网记者、文章选自新华网湖南频道)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