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干杯!走出学校后,好好干,一定可以大有作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建永教授一句铿锵有力的深情祝福让在场所有人为之一振,倍感温馨与鼓舞。这是校报一年一度为欢送曾经在报社实习过的毕业生而特别举办的欢送宴会现场。随张副校长一同前来为校报实习生们把盏言欢、祝酒送行的还有曹晓鲜、田国祥、赵鹤平等校领导,他们纷纷为毕业生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一次小小的碰杯,是学校高层领导和毕业生们的温情接触,更是老师和学生亲密无间的心灵交流。
这是一次让人久久无法忘怀的欢送宴会。据说校报社每年都把欢送宴会选在学校科技交流中心求索餐厅。餐厅名并不重要,但“求索”二字,却是对一代代校报人、带着一届届实习生们在漫漫新闻路上共同前行的最好写照。欢送宴会是让人感动的,缅怀、留恋、感恩、祝福等一系列的主题词构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校报是和谐的大家庭。
宴会上,这个家在家的“家长”都来了,校报社长张景龙教授、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李洪雄老师、校报编辑记者龚妮峰、张彦、苏卫平等老师与这个家的“孩子们”:在校报实习过的2005级毕业生,正在实习的2006级、2007级肄业生,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叙离情、互道珍重。
整个席间弥漫着亲切、温馨和难舍难分的和谐氛围。举杯、干杯,同学们频频向老师们敬酒,感谢恩师几年来对自己的辛勤培育,这让宴会不断升温。现场师生还做起了互动小游戏,所有的“家长”以及“肄业生”们一一拿出了自己的绝活,用自己的方式为毕业生们送行。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龚妮峰老师一曲《甜蜜蜜》给大家带了最甜蜜的欢笑,苏卫平老师的一首《朋友》,唱出了老师和学生们亦师亦友的师生情、朋友情。校报的实习生中,钟洁和林展翅是虎雏剧社的演员,他们还即兴表演了话剧,还原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向老师道别的情景,道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及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祝福之情。歌声、笑声、掌声、祝福声声,合成了一种共同的信念:我们是和谐、欢乐的一家人!
谢师恩,道别离,启征程。宴会上,张景龙社长要求所有在场肄业生、毕业生及老师们一一发表感言,现场师生们都说出了深藏在心底的话语。“对你们的不舍,早已化为无限的祝福和力量,伴着你们踏上人生奋斗的征程。也许仍有艰苦的挫折和考验,但你们一定会化险为夷,登上人生的最高峰,因为我们随时与你们同在”,肄业生们如是说;“感谢老师们,谢谢你们教会了我做人做新闻!”“如果可以,请您再带我去采访一次好吗?”“离开您的怀抱,我会想念着您,我会带着老师们的祝福,加倍努力,超越自我!”毕业生们如是说;“你们的一次次进步,都让我非常高兴!”“常回家看看,家门永远为你们打开!”“生活的路要靠自己,学会坚强,记住我们的新闻精神,祝你们前程似锦”,老师们如是说。
席上,报社的“当家人”张景龙社长深情地说,“今天,毕业生们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同学们相互之间的离别之情令我感动,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声感谢,感谢你们这些年来与我们的共同努力,才使校报这朵校园新闻之花开得如此茂盛!你们在实习的同时为报社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代表报社真诚地感谢你们!”“校报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你们长大了,就要离家远航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校报永远是你们家!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你们要牢记校训精神,以你们的成就为母校增光添彩,以你们的业绩报效祖国!”字字句句,饱含深情。
学生们一次次的鞠躬表达的是崇高的敬意,更是诚挚的谢意和祝福;老师们一句句饱含深情地话语,是深情的勉励和真情的关爱。在一双双闪着泪光的眼睛里,你可以读懂什么叫依依惜别的不舍和留恋,更让你明白什么叫情到深处心赤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为毕业生送上纪念品之后,欢送宴会便画上了句号。对于曾经经常忙碌着充当校园新闻“摄影记者”的实习生们来说,“多上一次镜”成为即将毕业的他们离校前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无非是想多留下一些和母校相关的影像,无非是多留下一些和恩师益友、师弟师妹们相关的影像,因为,这些实习生们即将离开,即将与母校告别,和校报告别。烈日如火,但丝毫没有阻挡报社“一家人”的合影留念。在风雨湖畔,在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在总理楼,在校报社,“咔咔咔”的相机声一次次定格了最美丽的微笑。
时至今日,难忘的聚会在栀子花的清香中和毕业生们的背影一同远去,但远去的只是时间的概念,因为,在心灵的空间里,在校报这块土地上耕耘出的真情故事永远在不断刷新,在这里留下的感动还在不断传递。2005级毕业生们转身离开之后,2008级的实习生即将加盟这个共同的“校报大家庭”。一切在变,永远不变的是那种一直传承着和谐的新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