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每一堂课,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松懈每一份责任,坚持每一次的教学或指导都做到最好。更重要的是坚持下来。”这位清瘦、素净而谦和的老师笑着总结她13年来的教学感悟。她叫彭善琼,是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前不久被评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
在梦想与现实链接的地方,彭老师选择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实出偶然,她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但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96年,她来到我校物信学院开始从事理工科教学工作。“走上讲台是因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撰写论文,是因为这是一个笔杆子里可以出政权的舞台,运用刊物发表文章,是想靠文艺这个东西来传播自己的教学理念。”她毫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的判断,这是怎样的洗净铅华后的真切与坦诚啊。
作为一名教师,她承担的责任鞭策她用心育人、勤恳尽力。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即便每天有将近连续8节课的工作量,下班后还得迅速去接儿子回家、辅导完功课后再把儿子送去他爷爷家。一天忙下来都到了夜深人静,这时心头会掠过一丝焦虑,因为她还得备好明天的课呢。虽然有着13年教学经验积累,但她还是担心自己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够有启发性、不够有价值,每晚总要坚持花上两个小时认真备课,确保清除废品知识,补充理工科前沿信息,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课堂上她采用“反复轰炸法”使教学循序渐进,将知识体系的骨架连同躯体植入学生脑海。她的授课与指导往往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学有所获。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彭老师坚持的原则。她重视抓课堂纪律,会特别关注习惯翘课、捣蛋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她深有体会地说:“多关注一下这些调皮的学生,他们会有被关心受重视的感觉,这样他就会更上进一点的。”她自己也慢慢地积累教学经验,曾多次在省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得很好的名次,摘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三等奖等荣誉,并数次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除了做好平常的教学工作,彭老师还积极钻研教学理论,静心做研究,攻关科研项目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熬夜对她来说已成家常便饭,至于休息时间与娱乐时间少之又少。她曾参与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并获得了《中国教育研究论丛》颁发的“中国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彭老师说,荣誉能鼓舞人,但毕竟不能证明未来,必须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并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永不停止奋斗。
“彭老师能给人心里暖烘烘的感觉。她很热情很有耐心,我们不懂的知识,她会用心思考,仔细解答,直到我们听懂。”“在项目组,她除了教我们做事,还教我们做人,我们就业不愁找不到工作,确实是导师的指导让我们的素质层次提高了很多。”“她是个很有规划的人,每天忙碌的生活甚至让她细化到规定每个小时该做什么,我们师生如果要讨论项目,也要事先约好时间。”她的学生们满怀感激地说到。不少异国他乡的学生靠邮件、短信、电话与她保持联系。每逢教师节及她生日时,还会有如潮般的祝福涌来。甚至有细心的在读学生从她身份证上“瞟”到她的生日,然后突然出现在她家里为她过生日,让她“一愣一愣”地惊喜连连。
不知不觉,临近中午,几个学生来办公室等候,原来已经到了他们约定与彭老师一起做项目的时间,笔者只好起身离开,树木掩映的“布达拉宫”抛在了身后,彭老师又开始匆匆忙碌了吧。她或许在岗位上平凡普通,但是,做一行爱一行,这样一个真切而充满生活激情的人,怎能不值得我们记录和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