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的雨季格外绵长,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又是一年离别季,但是文学院毕业生今年的离别却少了几分愁思,多了几分喜悦。无论是毕业生还是老师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007——2009年,该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到目前为止,该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80%(有些仍在双向选择和等待参加“村官”、“特岗”考试)。其中研究生录取36人,里面不乏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还有11人通过了湖南省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村官”和“特岗教师”考试分别已有80人、和56人报名参加,另有120位同学参加了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正在等待出榜。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是院里领导和老师在“求真、向善、完美”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摸索出的一条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之路。
硬件设施完善 师资力量雄厚
文学院创办于2002年,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吉首大学中文系,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1600余人。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和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招生人数最多、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专业之一。1995年成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硕士点。专业目前有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含在读)22人。近年来,共出版《艺术思维哲学》、《颠狂之美:美学语境中的狂禅》等专著23部,主持《沈从文研究》、《民初遗民文学研究》、《湘西鄂西杂居区少数民族语言受汉语影响研究》 等国家级研究课题13项。
新闻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级重点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助教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人,目前在读博士、硕士6人。截止2006年底,新闻学专业教师已出版《写作动力研究》、《新闻编辑学新探》、《报刊情缘——沈从文投稿与编辑活动探迹》《夜里挑灯——十五年新闻宣传作品选辑》等专著数部,主持国家级课题《民族地区科技传播生态优化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1项,省级、校级各类课题13项,每年的科研论文发表量保持在20篇以上。另外学校还投资了500余万元建设了吉首大学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它分设新闻演播室、电视非线性编辑室、电视节目制作室等专业实验室。专业还在校内外拥有新闻学实践教学基地12个。
广告学专业2002年开始作为独立本科专业对外招生,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2006年广告学专业顺利通过湖南省新上本科专业“办学水平和学士学位授权评估”,获得了专家们积极肯定和好评。广告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助教5人,拥有硕士学位者15人(含在读)。几年来,专任教师主持省级和校级各类课题6项,发表论文70多篇。除了与新闻学专业分享的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外,学院还加快了广告学专业图书资料建设。目前已有广告类图书资料2600多册,教学光盘和素材光盘800多张,价值9万多元。此外,广告专业还拥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其中广东省佛山实习基地为省优秀实习基地。
文学院的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力量,完全能够满足各类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
彰显专业特色 优化学生素质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局面,文学院在人才培养道路上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学”和“玩”是分开的,体现在大学里就是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各自为政”。但是该院的领导老师通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实践,发觉如果能将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两者高度结合,那将会实现双赢的局面。于是该院紧紧围绕专业素质与技能培养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活动”的理念,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多样的“真善美”型人才。
该院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开展的师范生素质与技能之“三二一”工程,达到了提高师范生的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二讲(讲普通话、讲课)、一读(朗读)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能力的目的。“应用文写作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名生讲坛”等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特色活动。新闻专业则开展了“主持人风采大赛”、“记者节系列活动”、“求实新闻奖大赛”、“通讯写作大赛”、“DV大赛”、“摄影大赛”等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广告专业举办了“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平面设计大赛”等专业特色显著的比赛,并于2010年3月挂牌成立了“不一YOUNG”工作室,建立了工作网站。
自2003年该院开展特色专业活动以来,学生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多次获得“全国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省委组织部干部选调、著书立说方面特长突出、成绩显著,如出版《水晶盒里的怪圈》、《未尝集》《母怀学语》等著作10余部,在2010年我院被录取的选调生中该专业学生中占70%。
新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操作能力,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的实习率达到了90%以上,人均发表的新闻消息、通讯作品10篇,很多作品在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如在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记者节,该院新闻系学生林展翅、刘树莲荣获了“湖南省校园十大先锋记者”荣誉称号,林展翅的新闻作品《中国名片上的吉大女孩》获得了记者节大赛二等奖。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5.1%,平均考研率为11.2%,就业主要分布于北京、广东、上海、湖南、四川、山西等地的各级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企划部门、广告及文化传播公司,深圳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湖南卫视等单位均有我校毕业生。
广告专业学生在佛山实习期间为企业和商家制作了大量的平面和影视广告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企业和商家得到实施的广告策划方案有70多个,发布到不同媒体和户外的平面广告作品200多个。在2007年8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有31人在湖南分赛区评审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6人还获得全国总赛区优秀奖。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其中63%的学生在大型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工作,12%的学生在媒体从事广告营销工作,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实施导师制度 “三力”合成就业
在当今社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主要依托大学教育,所以大学的教育对每位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怎样使得大学教育最大程度地对学生起到作用,也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现代教育体制下越来越细的学科与专业划分,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只擅长本专业技能的“扁平人”。经过考察和商讨,最终集合集体智慧,在绝大多数人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该院在2008级学生中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便诞生了。这项制度首先在2008级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的所有学生中统一实施。所有学生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配到每一位教师名下,每位教师辅导约4—6名学生。并且统一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指导的任务,即文体写作类任务和督促检查学生阅读书目,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人格养成、人生指导。另外,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条件进行特色培养,以优良的职业道德熏陶学生,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009年寒假,该院2008级每一位学生的家中都收到了一张由院里寄去的卡片,卡片上写有导师对学生学习、生活基本状况的介绍。在平时,导师和家长之间还建有联系卡,这些,也是导师制实施的一项内容。导师与家长之间联系加强了,也就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一个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之间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对于一个刚刚从一种被紧紧管束的高中环境中走出来的人,面对大学的自由,会感到不知所措。所以,他需要家长和导师的共同教导。从中,我们也看出,这项措施的实行,更进一步体现出了该院导师制人性化的特点。
在该院导师认真负责的指导下,2008年12月,全国国税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大赛,该院18名学子获奖。其中,卓莉、肖荃的论文获得一等奖,获三等奖1人,优胜奖1人。也是在这一年,该院在全校工作总结中,以导师制为亮点,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同时由于学生管理方面突出,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在面向全体文学院学生实行导师制的同时,该院还针对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建立了“三力”就业机制,即在激活学生原动力的基础上,学院竭尽全能地予以其推力,同时整合校友资源形成就业拉力,最终激发就业“三力”合成,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