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精诚团结漫步学术云端 立足湘西福泽地方经济

作者:潘海涛 王…  来源:   时间:2010-06-13  点击: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科研团队!但是,如果您了解了它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绩,也许您会觉得它并不那么普通。据2008年全国旅游类权威刊物《旅游学刊》统计,该团队承担旅游类国家社科与自科基金课题总数与西北大学并列全国第三,它所获得的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全国第一的记录,尚无人能打破。

 

  也就是这个团队,从2006年到2009年,仅4年时间就在《旅游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1篇,多篇论文获得人大资料全文复印,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不仅如此,它的科研成果还多次受到省、州奖励。20086月,湖南省教育厅下文,授予了它“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2009年竟然还捧回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个团队就是我校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几年来,这个团队始终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大湘西旅游经济提供增长 “酵母”,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同时也成了我校学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那么,这个团队究竟是怎样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记者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对这个团队的成员进行了采访,从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王兆峰教授说的一句话中,记者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立足湘西研究旅游发展与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精诚团结,通力协作,这是我们团队成功的关键。”

  

兼容并蓄,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晏子曾经说过一句话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阐释的是环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论一个单位或是一个部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想做出多么优异的成绩几无可能。而对于一个科研团队,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氛围更是至关重要。

 

  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之所以这几年取得如此炫目的成就,首先与其良好的科研环境息息相关。用该团队核心骨干鲁明勇副教授的话说,“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成功的前提,团队带头人的正确领导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不怕大干,就怕白干,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我们团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团队也一直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正是由于团队带头人给大家指明一个方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带领大家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特色,团队才有今天的成绩!”团队成员彭延炼研究员也如是说。

 

  “良好的科研环境”已经成为了这个团队成员共有的“台词”。但是,这个团队科研环境的“好”并非一团和气“和稀泥”式的“好”。他们在平时的学术研讨中也经常发生观点上的碰撞,但是在碰撞过后往往生出的不是内心的“火气”,而是智慧的“火花”!彭延炼就如此坦言,“在我们团队里,科研成为了一种风气,我们团队成员平常见面聊的最多是科研,甚至在办公室有时因为科研方面观点相左,发生争吵也是常有之事。但是这种争吵是好的争吵,团队成员不但没有因此而影响关系,反而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更可喜的是,许多好的研究方向都是在这种争吵中诞生的。”

 

  有学术观点碰撞的环境才是真正良好的科研环境。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正是在这样良好的科研环境下,在无数的“争吵”中,他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06年—2009年的短短4年间,他们团队共承担各级课题89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国家软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自然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31项等等,他们还在《管理世界》、《经济管理》、《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1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0余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研究产业集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王辑慈创办的“中国产业集群网”上,由鲁明勇、王兆峰、麻学峰等发起讨论“旅游产业集群”专题研究的帖子,引起全国50多所高校的相关学者参与,这次探讨持续时间达3年之久,争论回复达2000余次……

立足湘西,科研成果造福乡亲

“正如校党委书记游俊教授所言,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不在解决‘卫星上天’等高端问题上,服务地区经济,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才是我们的最终使命。”团队带头人王兆峰教授颇有感慨地说,“立足湘西实际,找准旅游研究方向,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团队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湘西,一直以来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它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另一方面,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在大多数人看来,湘西就是贫穷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只有八个县市的湘西自治州竟有七个属于全国扶贫重点县,广大的父老乡亲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还未解决。如何让湘西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如何把湘西的旅游这篇文章做深做足,就是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

 

  然而,湘西的旅游做了这么多年,就象是一盆面粉,没有一种“粘合剂”,更没能找到能把它做强做大的“酵母”。团队带头人王兆峰教授及其团队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大量的考察调研,他们从宏观的角度,用独特的眼光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整合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强化文化旅游理念,凸显湘西文化之悠长的战略思想。除了彰显旖旎的湘西自然风光之外,深挖隐藏在贫穷落后外表下的湘西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张家界—凤凰”两大旅游核心的强力拉动,就会大大增加湘西旅游产业的分量。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最终确定了进一步把湘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研究方向。

 

  于是,围绕着这一战略思想,一个个课题拿到了,一篇篇论文发表了,一本本专著也出版了。除了这些理论成果之外,王兆峰、鲁明勇还多次参加湘西州委何泽中书记召开的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20072008年,王兆峰教授关于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措施为湘西州委政府在《加快湘西州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加快湘西州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中提供咨询;王兆峰、鲁明勇还担当了湖南省驻芙蓉镇景点圈旅游公司科技特派员,直接指导芙蓉镇旅游产业的开发,提出“设计环形旅游线路、促使芙蓉镇旅游重心下移、做水面文章”的措施,被景区圈建设采纳,正扭转芙蓉镇旅游危局产生良好效用;不仅如此,团队在间接提供智力服务的同时,还直接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为企业培训讲座,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大多数人看来,学者的本分在于理论上的建设,然而这个团队的成员深知发展旅游经济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一大捷径,因此,从团队创建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没有打算躲在书房,仅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把科学的雨露洒向这片干涸土地,因为为广大的父老乡亲谋福利才是他们心灵最大的慰藉。“每次看到生活困苦的湘西广大父老乡亲,就总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王兆峰是这样说的,鲁明勇是这样说的,彭延炼是这样说的,团队的其他成员也是这样说的。

 

  在提及他们的这些成果到底为湘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大的效益时,鲁明勇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统计这些数据,这都是虚的东西,没多大的意义,但每次去张家界、凤凰,看到我们团队的规划在那里一步步地被落实,并且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看到湘西的旅游产业逐步升级,并开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我们来说,这就足够了……”

  

精诚团结,齐心合力奋勇争先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浅显的道理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特别是在一个学术团体中能真正做到还真是不容易,否则就没有“文人相轻”一说了。但这一说在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里根本就不存在,他们不仅牢牢团结在一起,更是充分发挥团体的优势,利用集体的智慧,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团结之歌。

 

  无论是王兆峰,还是鲁明勇,抑或是彭延炼,每次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他们对自己的贡献均闭口不谈,“都是团队的功劳,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似乎成为了他们共有的口头禅。

 

  提起自己的团队,带头人王兆峰教授一直津津乐道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团队定选课题的讨论会上,曾经上演过这样动人的一幕。队员们意见分歧很大,各抒己见,场面异常热烈,作为团队带头人的他提出了武陵山区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互动研究的想法,一开始大家对此很不认同,经过他悉心的解释和团队充分的讨论后,最终才敲定这一选题。尽管许多同志的课题没能入选,但还是马上调整好心态,全心投入到新的课题的讨论当中。正是通过集体努力,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这一课题后来获得国家软科学基金立项。

 

  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记者越来越不由自主地被他们的团队精神所感动,诚如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将人的灵魂分为 “欲望、理智、精神”三个层面,即理智支配着行动去满足人的欲望,但只有在精神的统摄下,这一切才能达到合理状态。在这一点上,鲁明勇的体会尤为深刻。“现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精力、认识水平是有限的,单凭一己之力‘逞英雄’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我们团队每取得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依靠集体智慧,发挥团体优势,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累累硕果。”

 

[1] [2] 下一页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