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光:植根武陵山片区,创建中西部一流大学
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创建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的要求,作为武陵山片区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设置最多、办学水平最高的中西部基础能力重点建设大学,我们有理由做出最坚定的回应———植根武陵山片区,创建中西部一流大学。
武陵山片区是我们的学术之源。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区域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生态环境非常优越,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从优势资源决定优势产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我们获得启发,武陵山片区的优势资源决定了吉首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势学术研究方向。我们的自然科学研究只有植根于武陵山片区特殊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山水资源等优势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才能产出高质量的有特殊价值的科研成果,从而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和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植根于武陵山片区特殊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商道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结出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学术之花,从而立足于学术之林而不断赢得社会各界的喝彩。
武陵山片区是我们的服务之基。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片区国土总面积 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根据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只有以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片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深入武陵山片区、研究武陵山片区、服务武陵山片区、扎根武陵山片区,为武陵山片区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我们才能赢得政府的关心和百姓的支持。
武陵山片区是我们的就业之所。武陵山片区无论是地域面积还是人口总量都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国家。这么大的地域、这么多的人口完全需要也完全可以容纳得下一所一流大学的学生就业。早在“十五”规划中,学校就提出了为武陵山片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平民大学”的建校理念。十五年的办学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坚持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和理念,我们学校获得了数亿元中财资金和中西部基础能力重点建设大学资金的宝贵支持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我们学校才得以由专科、本科教育发展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齐全的教育体系,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武陵山片区的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成为照亮武陵山片区的一盏智慧明灯。
有位哲人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的,我们只要秉持这样的办学理念,我们只要植根于武陵山片区,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诞生一流的大师,建成中西部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大学。
熊文斌: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这次会议,几个报告都非常贴切详实,既肯定了工作成绩,又指明了努力方向,我是深受鼓舞的。另外学校财务精打细算,校领导班子为教职工千方百计谋福利,我也深受感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发展面临新机遇、新常态、新挑战,我们如何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发展思路上来呢?我认为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白校长一直强调的“文化立校”应该要坚持,因为大学文化对一所大学来说太重要了!大学文化就是大学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能够起到唤醒人格、振奋精神的作用,起到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作用。同时,大学文化还体现了一所大学的软实力、竞争力。怎样加强我校的大学文化呢?我认为应该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发挥我校每个学院的优势,做到文化育人,建构学院精神文化品格,比如体育学院的“做体育文化人”、商学院的“精诚锤炼、诠释商道”,在学院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引领作用,其他学院能不能构建自己的精神文化品牌呢?
第二,要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包括政治行为文化、纪律行为文化、道德行为文化、学习行为文化、生活行为文化、交往行为文化、消费行为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等等。要落实白校长工作报告、游书记的讲话精神,就要采取有力的举措推动发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战斗力、凝聚力,最核心的不是纸上谈兵,要真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落实。说到底,就是要弘扬我校的行为文化。
第三,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我认为,大学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培育人的自觉规范的行为,良好文明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一种向上的清风正气,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物理机电与工程学院正在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我想,通过制度的完善与规范,必将进一步推进我院的优良学风、教风建设。
第四,要加强干部文化建设。落实白校长工作报告和游书记讲话精神,干部队伍建设是根本,建设我校大学文化,干部文化建设是关键。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把握新的形势,清醒认识到学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巩固“三严三实”成果,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解决“不能为”的问题;激发工作动力,解决“不想为”的问题;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文化理念,解决“不敢为”的问题。要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财政工作底线、群众工作底线、组织纪律底线,确保学校快速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
廖胜刚:当好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排头兵,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做出大贡献
3月11日下午,学校第七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是今年学校党委行政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中的一件大事。听完了白晋湘校长作的校长工作报告、龙先琼副校长作的工会工作报告、张兰芳处长作的财务工作报告,总体感觉三个《报告》非常好,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深受启发,倍感鼓舞,个人完全同意。这里主要谈一谈学习校长《工作报告》的几点感想、体会。
一是肯定成绩又直面问题,回顾工作总结实。校长工作报告总结了2015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一共十个方面,包括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绩、学科工作取得新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办学地位与作用大幅度上升。说成绩有数据、有荣誉、有事实,非常饱满、实实在在,说明我校过去一年改革、发展、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充分展现了校党委、行政依法治校,驾驭高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学校发展大局的智慧和能力。省委、省政府领导李微微、李友志、蔡振红等先后来校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
二是全面布局又突出重点,谋划发展创意高。《报告》充分评估了学校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面临的“高校双一流”战略、脱贫攻坚、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新常态、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新一轮人才竞争带来的挑战,提出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的七大方面、十个重点,彰显了校党委、行政自加压力、高树目标,谋大局、大势、大事的胆略和气魄,描绘了我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进一步转换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的美好前景。
三是目标具体又充满激情,开局之年安排紧。《报告》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增进师生员工的福祉、扎实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全面完成综合改革专项工作;加快转型发展;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全力推进省部共建;积极争取“小211工程”、申报中财资金项目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整个工作安排立足实际,全面周到,承前启后,井然有序,让我们工作有目标、着力有重点、实干有激情。
四是面临挑战有难得机遇,学院建设信心强。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良好机遇。中央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党委、行政一贯支持关心学院建设。我们将以“重点机构”建设为契机,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学院建设规划、研究生教育规划;办好思政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两个品牌;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团队,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一核心竞争力。我们相信,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当好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排头兵,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做出大贡献。
王群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等问题。“共享”不是理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就是———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我校正值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理应重视和贯穿这一理念,个人认为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更加关注,不断加强和着力完善。
一、需更加关心工人阶级、低职称、低职务人群的利益。这部分人由于年龄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身体的问题、身份的问题及机遇的问题等原因而处于相当弱势状态,他们绝大部分人勤勤恳恳、辛辛苦苦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基层,学校应该在政策、福利、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达到,现在需缩小差距,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共享不是平均主义,要承认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新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如果消除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如果每月适当给这部分人增加数百元钱,将是对他们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二、需更加关心身边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学生的利益。这部分人群由于家庭条件差、家庭负担重、家庭困难多,使他们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要以扶贫脱贫为抓手,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我们在搞好上级交给的扶贫政治任务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和忘记我们身边的贫困对象,因此学校及二级单位要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帮扶力度,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强宏观利益调控、促进部分均衡发展。有的单位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领域优势和政策优势,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而这些并非个人能力所创造的价值。相反有的单位却只占天然的劣势,无法创造较好的经济福利价值。这就是利益的不公平、不均衡。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求打破利益格局,调整利益分配,达到公平均衡。国家已经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合法利益个人化”的状况。因此学校在确保重点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宏观调控、均衡发展。
四、增强基层教职工的参与意识,保障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利。基层教职工最贴近实际,最了解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他们中有思想、有见解、有能力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增加基层教职工代表的比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五、加强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教育,增强他们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享必须共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就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劳动、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古语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学校的发展不能仅靠几个领导、几个部门,而是要靠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因此我们每位吉大人都不能坐享其成,要有理想、有作为、讲担当、重奋斗,为学校和自己发射出生命的光和热。
蒋林: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本次教代会召开时机非常好,是学校全面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之年。校长工作报告回顾2015年工作成绩显著,令人振奋;在分析当前形势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理性分析学校实际,提出了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鼓舞人心。工会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团结全校教职工、关心教职工福利、维护教职工权益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报告内容实,思路清,凝聚人心。
2016年工作任务艰巨,改革面临困难较大,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必须下大决心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统筹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我就结合部门工作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管理理念、用人机制、人力资源结构等诸多问题,制约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议学校按照深化综合改革要求,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定岗定编定责改革,建立健全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二级单位、广泛教职员工积极性和活力。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学校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多年来形成的校区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员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等突出矛盾问题,严重制约学校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建议学校下大力气,统筹规划,制定学科专业布局及学院组织结构的调整改革整体方案,加快推进学校结构调整。
三、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今年学校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列为学校重点工作,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重要举措。学校今年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制定好时间表与路线图,对照评估指标逐项落实评估要求,认真做好审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审核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向明:略谈切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校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大学章程的制定、法律顾问室建设、工会下设法律工作委员会等,这次教代会上校长工作报告又将推进依法治校作为2016年具体工作任务之一,令人鼓舞。
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2013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对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在观念、思想、机制、制度、措施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建议: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紧迫性,组建依法治校机构,明确依法治校路线图,研讨依法治校方案,提升依法治校工作的水平;二、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结构调整、干部退出以及分配方案和人事管理等;三、切实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室的作用,在重大决策、制度建设、风险评估、工作监督、事后救济等方面有法律顾问的参与审议。
王艳:教学、科研、管理要协调发展
2016年学校重点工作中,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其中一项,在建设改革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下面就“协调发展”这一关键词来谈谈自己对学校综合改革的一点想法。
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当前我校教学、科研、管理这三大块是否做到了平衡发展?作为管理岗位上的一名代表,我想替工作在管理一线上的同志发声:向教学、科研倾斜不代表要忽略管理。“人才”一词不仅可用于教学科研岗位,也可用于管理、服务岗位。学校要给不同岗位上的教职员工们公平地提供体现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价值的体现一方面在于个人内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另一方面在于外在对个人的评价。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更喜欢从外在的评价来衡量价值。而在学校,职务、职称、待遇三者因素更是激励教职工前进的驱动力。可在这三个方面,一线的管理人员是被忽视的。在待遇上,他们处于中下水平,工作的付出不被一些老师们理解,甚至有“行政管理人员为什么还要来分我们的课时费?”这样的误解。在职务上,干部职数的限制和目前学校干部队伍结构现状,提供给年轻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受阻。在职称评审上,管理队伍的老师们要与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们同标准竞赛。同标准竞赛也罢,管理人员的一些指导竞赛、研究课题还得不到承认,不给予积分。这段时间我们也听到了一些管理一线老师们的诉求,他们立项的团省委课题不予积分,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不予积分,他们指导学生参加团线系统的竞赛活动也不积分,甚至有专职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团线系统的竞赛活动也不予积分。这让管理一线老师们深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待遇偏低、职务受阻、职称无望,管理一线的老师们发展前景在哪里?没有奋斗目标就会导致消极怠工,这将不利于学校稳定、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
希望学校能关注一线管理人员这一群体的发展,统筹协调,引领所有吉大人共同构筑 “争创双一流大学”的吉大梦!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