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兰州回来已经有好几年了,时不时会想起我在兰州吃的那碗面。
刚到兰州的当天中餐,我们就来到鼎鼎大名的“马学友牛肉拉面馆”,据说这家牛肉拉面馆还准备上市,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一进面馆,河西走廊的风情映入我们眼前,有花纹的小马赛地砖,整个面馆弥漫着牛羊肉清真的香味。我们刚坐下,也许面馆老板看我们是远方的客人,赠送我们每人一碗清汤;另外,一下子上那么多客人,厨师拉面要有一段时辰,怕我们等急了,因此叫我们边喝汤边等。千万别小看了这碗清汤,这是牛肉清汤。它是用牛肉、牛骨、牛肝、羊肝熬出来的,汤必须要清。这家面馆是否正宗,就看这碗汤。
我听导游介绍:过去兰州拉面馆进门都要赠送一碗牛肉汤,一来是醒胃,增加顾客的食欲;二来,厨师拉面怕顾客等急了。如今兰州的拉面馆好像都把送汤这道程序省略了,这次我们却有幸喝到了兰州正宗的牛肉汤,这汤这一个字“香”,从表面上来看:汤清,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喝到嘴里,汤的浓郁往往使人大吃一惊,我想“大吃一惊”也许跟这吃有关吧。美食需要讲究,讲究就是精制,也是一种文化,只有文化才能传下去。兰州拉面从选料、和面、到最后的拉面,一位拉面师拉得好,跟面粉的产地、水质、水温有关。
那天我偷偷地跑到旁边的后厨间看拉面拉面。只见三位大厨快速地把弄着一团面,不一会儿就像变魔术一样,一团面变成了几百根银丝在他们手上飞舞自如。一位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六、七碗面条。的确,拉面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绝活,多年来大厨和面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兰州拉面分好多种,有毛细、细、粗、宽、大宽、裤等;有的大厨还能拉出细如头发、能穿绣花针孔的面条;还有的大厨拉出的面,点火就能燃烧。
兰州有一个顺口留: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我在兰州看到大厨做拉面,好像是在欣赏精美绝伦的杂技表演。兰州,我一趟没白来。热腾腾的拉面端上桌了,面上点缀着一些绿油油的葱,面里拌有牛肉粒和红辣油;面汤裹着诱人的牛肉香,吃到嘴里连汤带面好滑、好顺。你会感得面温柔而不瘫软,有劲道而不梗硬;让人吃了,有一种恨不得一口就吃到肚里的感觉。接着服务员又给每人还端上一小盘酱萝卜和几片牛肉,萝卜很脆,牛肉却酥软有形,吃到嘴里,柔软的牛肉使人好舒服。这一大碗面没等我反应过来,已经吃光了。我有一种再想吃第二碗的欲望时,但是好饱的胃已不允许我的奢望了。
这时,我看到身边有一位当地的兰州小伙子正有滋有味地吃着一碗面,他碗里的好粗,竟有小手指一样粗。后来我听当地人说:在兰州吃面也要看身体的强壮,壮实的小伙一般都吃宽面;女孩子和一些斯文男子吃细面;牙不好的老年人才会去吃那种细如粉丝的毛细拉面。如果一个壮实小伙子吃好细的拉面,会被人嘲笑的,这是兰州吃拉面的独有一道风景。幸好我们吃得不是最细的拉面,不然在兰州街头会丢丑的。
兰州拉面有百年历史,它是回族人马保子始创的,当时他家贫寒沿街叫卖,他身后绝对没有想到:如今兰州有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五千家。像马学友、金鼎、马子禄等拉面馆都是赫赫有名的。这些年,在全国各地只有两个美食传播力非常强大,一个是四川的火锅,另一个就是兰州拉面。也许在你家巷弄里就有一个开兰州拉面馆的。有人统计过:兰州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我至今仍然怀念兰州那碗正宗的拉面,什么时候能再吃上它一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