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体育文化杂谈

作者:郑英杰  来源:   时间:2006-09-20  点击:

    以体育文化为题做文章,我感到很棘手,因我素来不怎么喜好体育活动,性格好静,不是说,宁静以致远吗?虽说我的父亲曾是叱咤风云的短跑健将,我的儿子如今也算是足球高手,读高中时差点还进了大连万达二队。

    但当今社会,体育鼎盛,把自己拒之于体育大门之外,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好在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自己对体育竞技活动能够顾上几眼,也是很自然的事。又自以为热衷于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视角走进体育,似乎自己也有几分发言权了。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文化,简言之,是自然的人化。苗族历史源远流长,其传统体育活动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苗族先祖与犀牛搏斗的远古时代,至今也还有椎牛祭祖的民俗,但并没有成为体育项目。而西班牙的斗牛,则是鼎鼎有各的体育项目,因为那是有体育规则的活动,斗赢斗输,并不凭斗斗士怎么说,靠裁判员依据体育规则判定。而规则是人制定的,属制度文化之列。那些风格迥异的体育馆,是建筑文化的显现,可列入物质文化的范畴。至于说到体育活动中内蕴着的体育精神,则属于精神文化之范畴。

    体育是力量美和智慧美相融合的一种象征。足球原本我是不爱看的,总以为双方球员在草地上追逐傻跑,一场赛事下来,有时连一个球也没射中,好不晦气。后来我读了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谈足球的文章才有醒悟。如今再观足球之赛,才真正体味到足球的魅力,才真正了解到当今年内学生为何那般痴迷和疯狂于足球。足球踢起来看似野蛮,实则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古希腊人认为,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性中有动物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正是人具有这种动物原始动力的冲动,才能经常促使人类不断打破自己建立的规范,不断引导人类走向尚处无知的领域。任何激动人心的体育运动,都具有相当程度上原始的奔放、自由、无拘束的特征。人类原始动力在体育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攻击性。拳王阿里的拳击,其攻击性可谓大矣。足球赛如同拳击,其攻击性级强,但足球赛更能体现体力与智力的完美结合,因为攻击并不是孤军奋战,攻击需要协作,需要智慧。在体育活动中,诸如进攻性和协作性都很强的足球大赛,实在是力量美和智慧美相融合的一种象征,是体育文化长期积淀而开出的灿烂之花。

    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和弘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更多地顾盼并参与精神文化生活。体育被人们所青睐当属必然。它既然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必有一种人类精神涌流其中,譬如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激烈而精彩的体育赛事,双方队员争逐的最后,不仅仅是拼体力拼技术,更多的是拼智慧拼意志拼心理。心理素质往往在竞赛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这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体育精神中最令人注目的是流布其中的民族精神。重大的国际赛事诸如奥运会,一个时期成为亿万人民关注的焦点,乃至引起国家元着和关注或亲临,这是民族精神的呼唤。如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一样,许多国家也有引以为豪的“国球”,诚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美国和篮球,巴西的足球,中国的乒乓球。曾记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中美乒乓球队的成功互访,真可谓“小球转动大球”。这几年来,香港、澳门的回归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1998年的抗洪抢险和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同样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斗争,又一次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亿万人民齐唱《同一首歌》。体育活动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和张扬。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为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而骄傲而自豪。今天,在世纪之交的美好时刻,我又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而欢欣鼓舞:“我们赢了!”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名言:“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盾客,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是的,我们虽然落后过,但我们不会永远落后于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自信。

    白晋湘教授提出“做体育文化人”的理念,这是深有意义的明智之举。只要我们走进现代优育,就会被其中光芒四射的文化魅力所倾倒。这里既有原始野性动力的进攻冲击,又无不闪耀着现代文明之光,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的交融。人们欣赏着米隆的“掷铁饼者”之雕像,不仅仅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更是对无穷伟力的一种向往,一种渴望。无怪乎在美国中学的一种历史教科书中,78%的英雄人物,不是寻些扭转乾坤的政治家、军事家或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而是开拓南极、登上月球、发现新大陆、深入百慕大的冒险家。

    让我们走进体育,做一个体育文化人,不管你是体育界的,或不是体育界的!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