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文化立校”思考刍议

作者:张建永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4-12-04  点击:

    在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提出“文化立校”,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疑虑。这没问题,大家都可以发问。老夫从教33年,有一些感受,发点刍议,就教方家。


    大学缘起于文化传播。最早的大学是教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文化,包括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修身体系。最主要的是培养如何做“人”。这里延伸出大学的第一大功能:教学。当然,这个“人”是宗教的人。这是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到了第二阶段,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大学在传播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了研究,延伸出大学的第二大功能:科研。科研的重要性成为大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高举“教学”、“科研”两大旗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镇。当社会发展到了更高阶段,社会需求日益增强的时代,美国的大学又延伸出大学的第三大功能:社会服务。美国大学在评估大学水平时,加进了“社会服务”这个权重系数。


    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欧美大学中,无论“科研”、“社会服务”如何被强调,大学在“教学”方面,依然被赋予极其重要的价值。人文精神是所有好大学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出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教学科研”系统被“异化”。这个贬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评体系权重系数的分配出了问题。“科研”成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一所大学好不好,看科研,一个教授行不行,看科研。“科研”固然很重要,可是“科研”一旦被极端化抬升,构成“游戏规则”中的唯一重要杠杆,就流弊四溢了。不仅如此,这个所谓看科研多半也只是看是否符合新“科研八股”,有无理论创新,有无社会反响,有无现实意义都不在考评之中,即使在,也很微弱。而且风气极坏的是“钱”可以买到发表权、课题权、评奖权、出版权、等级权,无所不能的“钱”在这里操纵了学者的思维和学校的走向。抄袭、复制、模仿泛滥成灾。这样的科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老夫羞于做这种科研,既没有成就感,也没有道德感。另一个问题是,“教学”也被分割成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的培养。这样一来,大学被极端的功利主义驱使,学者也在这种大潮中随波逐流成为功利主义的俘虏。


    大学正在成为名利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正在成为趋利性动物。无怪乎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言: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几乎所有理论家都认为,中国大学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大学从文化重镇成为文化“荒芜”之地,这种状况实在值得人们反思。所以,在这种基础上,重提“文化立校”,具有远大的战略价值和现实的针对性。


    其实,吉首大学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发力,开始注重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开始思考文化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作用,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发挥作用的问题。为此有一批研究成果。比如,编辑了《百年湘西百位人杰》,就是向学生传播湘西历史文化名人为国家和民族如何担当如何奋斗的精神;编辑出版了《凤飞千仞———吉首大学形象与精神阐释》,根据本校发展历史,创制了吉大校训、精神,在理念设计、形象识别、行为识别上建构了一套系列做法;制定了“立人”理念和操作系统,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建构,打下了理论基础等等。


    但是,严格说起来,所有这一些都还只是在理念建设层面,要实现这些必须进一步落实在操作层面。可是,正如中国所有大学遇到的问题一样,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样遭遇到发展中“游戏规则”的严重冲击。说透了,就是在大学,“科研”就相当于地方政府GDP,凡是能够拉动GDP的政府投入就大,关照就多,推动力度就强,反之则被弱化。文化建设不是“GDP”,与学校在高校中的排位关系不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联系不紧,所以,即或我校在顶层设计方面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但在实际操作与理念建设上不相匹配。用木桶理论讲,由于实际操作层次这块板子不高,顶层设计的高度应该拥有的满桶效益难以实现。


    这次,吉首大学提出“文化立校”这个理念,我十分赞成。谈谈我思考的“五个一”:


    坚持一个逻辑:中央强调文化强国,表明我党从抓阶级斗争到抓经济发展,到抓文化建设这个发展序列中,逻辑地走到抓文化建设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理应积极响应号召,紧跟中央思维逻辑前进。


    树立一个目标:“文化立校”要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在全校上下树立“大学人文精神”,要把精神建设、思想建设、灵魂建设作为吉首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指归,要把“人文精神”构筑在学生的血脉中,成为吉首大学学生鲜明的人格特征。


    注重一对矛盾:对政府而言,注重公平和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必须处理好,处理不好,发展就会畸形。大学也一样,教学科研和人文精神建设不能偏废,要寻找平衡点,均衡发展。对吉首大学而言,要在努力发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时同时兼顾人文精神建设,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好大学。


    建构一个坐标:“文化立校”不能是一个口号,应该是一个坐标体系,既要有横向的建设,也要有纵向的建设。比如从横向来讲,要解决文化立校、精神立人、思想指路、知识致用、方法致行等问题。在纵向上,要处理好“文化个性”、“文化内涵”、“文化功能”、“文化氛围”、“文化传播”等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文化坐标体系的完整建构,通过既有理论也有操作的系统文化工程,强化学校的“文化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发展个人的正能量。


    成立一个机构:任何事情的推进都需要专门的机构。我个人建议成立“吉首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立校”是一个长远有意义,近期有价值的宏大系统的灵魂建设工程,需要一个组织来做好顶层设计,推进实际工作,考核工作实绩,评价工作效果,校正工作方向,无此机构,或者无专人专职负责,“文化立校”就可能变成空头口号。


    我相信,只要上下努力,集数年之功,“文化立校”将见其效。

 

    (责任编辑:胡建文)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