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既是教育本质的哲学敞开,也是人的本质的教育学书写。美学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作为万物灵长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对意义世界和文化价值的建构。基于此,在他看来,关于人的哲学,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哲学。概言之,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站在卡西尔的哲学立场上看,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文化符号本质的实践解答,对人的无穷创造力的尊重。文化立校,是对人和教育本质的双重溯源。有意思的是,文化的英文单词是cul-ture,词根之意正是耕作和创造。文化立校的深刻之处,就是对主体的创造本性的高扬,就是对教育的价值维度的坚守,就是对文化的意义世界的追求。文化立国,是有根基有信仰之国;文化立校,是有品格有精神之校;文化立人,是有价值有创造力之人。大学既输出文化,更创造文化,既引导文化,更坚守文化,这是教育的逻辑,也顺应人的本性。文化立校的教育观,最终造就的,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
文化立校,既体现了对功利教育的现代性反思,也体现了对工具理性社会模式的价值纠偏。功利教育不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教育,工具理性不足以塑造健全和谐的人格。一所学校,应该成为孕育“真、善、美”的精神家园,既崇尚科学理性的认知,也追求道德伦理的恪守,同时不失去审美的心灵熏染。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才、有德和有趣兼而备之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绑架在一种量化的逻辑和标准化的尺度中。程式化的教育方式和测评机制,固然有益于管理的效率和绩效的可见性,但是,既然价值不能标刻,道德难以强制,情感无法测度,那么片面追求可精确的知识指标,忽略了人性的丰富,这样的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文化立校,正是对这一片面教育的反驳,是对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关怀,是对生命中真、善、美的终极诉求。文化立校的教育观,不是以人为工具,而是以人为目的。
文化立校,既是对一种文化品格的自觉塑造,也是对当代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容易陷入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漩涡之中。价值迷失和信仰失效,在当代中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海洋中牢牢坚持主流价值观和正向能量的引导与输送,是我们的教育在当代承担的历史使命。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政治领导权。在经济实力迅速飞升,民族崛起的声浪山呼海啸的今天,不以高尚的价值观支撑,不以先进的文化引领,那样的崛起是脆弱的。文化立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民族崛起的内在动力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文化立校的使命,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望。旗帜高举,方向明确,这样的文化才有感召力、导向力和凝聚力,这样的民族,才是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民族。文化立校的教育观,是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守。
(责任编辑:胡建文 本栏目投稿邮箱:3688044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