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农村社会创新助推精准扶贫

作者:姚茂华 黄斌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6-10-15  点击:

  精准扶贫,不仅是贯彻和落实扶贫方略的过程,也应该是鼓励和推动扶贫开发领域工作创新的过程。在解决“要扶谁”和“谁来扶”的问题后,“怎么扶”就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尤其需要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需要更有效率的营运方式和管理手段。这就提出了扶贫开发领域工作创新的客观要求。

 

  通过社会创新发现村庄独特价值

  社会创新是公民及社会组织等社会行动者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而在社会领域率先发起和实施的富有成效的创造性活动,通常能够动员和汇聚在传统情境下无法使用的资源,并创造出巨大效益,惠及大多数有需要的人。社会创新是提高扶贫效益、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创办新的社会企业,还是开展创投、采取新的立法和服务,社会创新都具有开放性、融合性、民间性、创新性等特点。这对于实现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及其与外界各类资本的有机融合,促成贫困地区资源的互联互通,推动解决贫困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扶贫领域的社会创新,是在对村庄贫困有更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村庄独特价值以提出新思路,并通过社区营造提升村庄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以打牢承接外部资源的基础,特别是做好贫困地区资源整合工作,以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合作。充分认识扶贫规划不能代替社区发展规划、收入提高不能简单等同于社区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把行政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社区发展资源,并推动村落共同体的整体发展,通过社区社会福利的内生性生产达致减贫目标。与此同时,改善村庄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村庄政治环境,确保精准脱贫成效的持久巩固。

 

  因地制宜 创新多模式扶贫

  社会创新视域下的驻村帮扶工作,要求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要有社会工作视野、社区发展思维、社区建设本领。驻村工作队要努力成为社会议题的倡导者、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社会行动“最后一公里”的实践者、社会资源的整合者、可持续社会成效的管理者,从行政干部成为社区发展的可信赖合作伙伴。驻村帮扶工作要做到从习惯于支配到组织协同的转变,在与社区组织的有效协同中,寻求对村庄建设的共识、共谋、共建。积极开展社区组织孵化、培育,帮助牵头人转化扩大为社区发展组织,指导、支持社区组织开展创业,搭建就业创业支持平台,最大程度动员和发掘蕴藏在民众中的扶贫资源和社会创新资源。例如,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提出和践行的“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为核心内容的“十八洞精神”,就是对扶贫开发中的社会创新理念的诠释。

 

  社会创新视域下,政府扶贫工作需要在注重政治动员的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从注重行政压力型机制建设向更注重社会创新型机制建设转变,以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更好撬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面对老龄化、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脱贫攻坚焦点难题,积极引入社会机制,鼓励和推动扶贫社会服务购买工作,通过直接购买扶贫社会服务、委托服务、第三方社会服务评估等方式,助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并增进社会互助、积累社会资本。例如,武陵山片区腹地的重庆市秀山县结合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在推动群团组织体系下沉、完善贫困村的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服务购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4月以来,全县以乡镇为单位,每50名服务对象落实1名义工,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寡老人进行走访关爱活动,并负责服务对象相关信息调查、收集工作。

 

  在贫困地区交通和信息设施等条件性制约因素大为缓解、贫困地区与市场距离大为拉近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动贫困人口进入市场,发挥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委托帮扶范围,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产业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意愿合作的、有社会责任的、讲诚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项目、管理、经营、核算的“四统一”,增强产业造血能力;推动股份合作,鼓励将扶贫对象的政策扶持资金及其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等主体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扩大扶贫贷款贴息规模,探索建立市州、县区政府出资为主的农业生产发展金融担保平台,积极拓展农业生产保险险种,放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效应,等等。例如,湖南湘西探索实践的“四跟四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主要是通过产业扶贫的杠杆效应,增进贫困户与市场经营主体的利益连接,让贫困人口获得新的发展支撑。

 

  综上所述,村庄社会创新有助于形成多种扶贫模式,以推动扶贫计划更加符合村庄的具体情况。同时,社会创新推动精准扶贫也表现出开放、分散、自下而上的特点,这要求扶贫主体领会互联网思维,善用互联网手段,积极打造扶贫开发的“社会创新”互联网支持平台和服务管理支持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让社会扶贫资源与村庄有效对接,也让那些社会企业能通过合作创造更好的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在彰显社会企业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与效益的同时,助推贫困地区的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武陵山片区农村环境协同治理问题研究”(14YBA3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原文网址:http://orig.cssn.cn/sf/bwsf_sh/201610/t20161012_3231735.shtml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