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三三五”:吉首大学思政课教师战“疫”有道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肖映胜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0-03-03  点击: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降且来势凶猛。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教育保卫战,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指示,这是当前教育系统最大的形势,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最大的形势。吉首大学党委书记白晋湘率学校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当机立断作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强调防控疫情人人有责,需要全校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同向同行。校领导坐阵教务处,及时出台“停课不停教”方案,对所有教师作出统一要求,尤其对思政课教师教学作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传播,更是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党员集中要地,更应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认真分析教学变化,科学转变教学形式,合理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吉首大学探索出思政课教学“三三五”创新思路,确保思政课教师战“疫”有道,抗“疫”有招。

 

  一、把好战“疫”中思政课教学变化的“三个重点”

 

  形势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疫情当头,防控在即,如何正确认识形势变化带来的思政课教学变化,如何在教学变化中始终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这就需要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中理顺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精准把好“三个重点”。

 

  1、因势而新:思政课教学要有效创新教学形式

 

  因势而新中的“势”,既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事物运行的发展趋势,还是事物呈现的当前形势。“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这一形势变化的最大特征在于暂时不能开设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又不能停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形势变化的最大影响在于促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形式要作出当机立断的合理调整与有效创新:首先,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人格要正”,全面建构全覆盖式的网络课堂,确保学生有平台的学;其次,线上教学平台不仅有其名,更要有实,有包括课程电子教材、PPT课件、教辅资料、名师课堂、“金课”、案例、讨论、考核等在内的实实在在的、内涵丰富的教学资料,确保学生有内容的学;再次,加大师生互动比重,拓展互动内容,开创互动方式,营造人人参与互动、集中解答难题、加强线上线下无间断交流的良性格局,确保学生有指导的学;最后,建立健全内涵平台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线上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有效果的学。

 

  2、因事而化:思政课教学要紧扣重大现实问题

 

  因事而化中的“事”,既是事物的内在本质,也是事物的外显内容,还是特定阶段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呈现。“事”变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要点也会相应增补与变化。当前,疫情告急,防控战和阻击战不断升级,流言漫天,谣言横溢,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如何围绕疫情讲好思政课?首先,加大政治教育力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事求是讲好疫情,不回避、不夸大、不护短,如实、客观、全面讲解,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其次,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度。越是最危难的时刻,就越能感知到中国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就越能感受到中国精神。始终要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精细的防护准备,有科学的预防治疗,有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这就是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战胜无情的疫情就是一场鲜活的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次,拓展责任担当教育广度。大难当头,责任担当不仅在于党和国家,不仅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而且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结合疫情,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勇于斗争、敢讲真话、敢干实事,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打赢疫情总体战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3、因多而统:思政课教学要坚守正确价值导向

 

  因多而统的“多”,意指大事面前价值选择中人们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话语表达、是非判断等方面的多元,这个“多”有时表现为差异,有时表现为对立,特殊时期无论哪种对于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攻坚克难都是不利的。疫情防控中思政课教学更要突出价值引导教育:首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中国的价值选择与基本遵循,充分彰显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主导性与包容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想性与现实性、整体性与层次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稳定性与开放性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思政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得以真正践行。其次,强化是非判断教育。在当前疫情防控中,来自于新闻媒体、报纸报刊、微信短信以及博客跟帖的疫情消息铺天盖地,有真有伪,有虚有实,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让不少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陷入迷惘甚至盲目跟风。疫情久防不熄且此起彼伏,加强思政课中是非判断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显得更为重要;再次,增强规矩教育。“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所有人各行其是,社会则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状态。在大事或大难面前,规矩尤为重要。思政课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严格遵守规则,客观对待疫情,理性分析消息,不造谣,不传谣,做到讲纪律守规矩。

 

  二、讲好战“疫”中思政课线上教学的“三种感受”

 

  离开传统的“三尺讲台”,不少教师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正在费劲但很努力的转变与适应,而且在教学重点的拿捏上也呈现出少有的迷惘。线上教学到底如何讲才出效果?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在线教学除了完成教学大纲中的必授内容外,还必须着重讲好“三种感受”。

 

  1、“感受磅礴的中国力量”

 

  何谓“中国力量”?简言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甚至战争等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疫情防控中,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中,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等中国最精锐的医疗组合出征武汉时,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速度中,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各省市对口支援湖北16个地级市的各种救治声援与支援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在海外华人华侨的捐赠中,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在各地阻击疫情时呈现的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的特点中,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力量......

 

  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感受磅礴中国力量”要把握好三方面的要求:首先,利用鲜活的疫情防控战开展案例教学,讲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等中国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让学生从情感认识上感受“中国力量”;其次,对“中国力量”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学理上深刻领悟“中国力量”;再次,对“中国力量”的实践意义进行探讨,让学生从实践上懂得“自我力量”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中国力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提升。

 

  2、“感受伟大的中国精神”

 

  何谓“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支撑,是中华民族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在当前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疫情防控中,在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向核心疫区前进的铿锵步伐中,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在社会各界毫不迟疑驰援武汉的集体行动中,我们读懂了大爱无疆的中国精神;在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以及众多团队一直奋战在武汉前线上,我们领悟了舍小我为大我的中国精神;在那摁着红手印的“请战书”、被口罩勒出血痕的脸庞上,党政干部身先士卒,医者逆行不惧生死,科研人员不分昼夜,民众不计报酬,我们感受了拼搏奋进的中国精神......

 

  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感受伟大中国精神”要把握好三方面的要求:首先,利用鲜活的疫情防控战开展案例教学,及时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从情感上对“中国精神”产生共鸣;其次,把握“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懂得“中国精神”的实质,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次,分析“中国精神”的伟大之处,让伟大的“中国精神”熏染学生的心灵,指导学生的行动。

 

  3、“感受显著的中国优势”

 

  何谓“中国优势”?狭义上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一制度优势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疫情防控中,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中国优势”的显著性。疫情防控中,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组织各方力量开展联防联控;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协调各方力量,天南海北无数名医护人员速抵火神山,人民警察、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入驻抗疫一线,全国人民自觉联结“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的防控大网;在国际社会表明高度负责的态度,强调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感受显著中国优势”要把握好两方面的要求:首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决策部署,加强相关政策举措解读,及时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国优势”的显著性,从而更加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其次,让学生深刻领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为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守好战“疫”中思政课线上教学的“五条原则”

 

  “慕课”、“录播”、“直播”不是新概念,但延至几乎每一个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课程知识点的“全覆盖”式、“无死角”化的线上教学还是第一次。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利弊相随,瞬息间的热度总需冷静的三思权衡。对于疫情防控中暂时占据高校思政课主要形式的线上教学,需要把握好五个原则。

 

  1、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停课不停学”是出于解决学生居家学习的担忧,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而作出的重要指示,尽管是临时应急措施,也充分彰显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遵循,在这一点上必须统一思想,坚决执行。但是,不少地区、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却僵化地认知和死板地执行,在线上教学中引发出系列笑柄和谈资,从而误导不少人对“停课不停学”的片面认知和心理抵触。对于“停课不停学”,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都是不对的甚至是有害的,差异化认知与践行才是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首先要坚持其统一性,在不能集中组织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迅速开展有效的教学形式,确保学生在家也能有平台的学、有内容的学、有指导的学、有效果的学;其次要坚持其差异性,正如教育部在解答“停课不停学”时所指出的,“它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校条件、自身实际以及学生需求差异设计与科学推进。

 

  2、坚持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契合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如果形式大于或偏离内容,那会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疫情防控中,在思政课线上教学已是不争事实的特殊时期,更要理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内在关系,实现二者的高度契合。一方面,要明确思政课教学内容一定要紧扣时代之问、现实之维,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先进事迹关注各个平台各类信息和报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美德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明辨是非教育、网络规范教育,等等。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和有效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作为,不能敷衍了事隔靴搔痒假作为,不能搞怪直播博眼球博关注乱作为,一定要契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和创新传播正能量、发出正声音、取得正效应的线上直播、线上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教学、QQ微信释疑、线下自主学习等教学形式。

 

  3、坚持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相融合

 

  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首先在于传播知识,学生学习在于获得知识。在知识传播与知识获得中,课本知识无疑是最基础的,但不是唯一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所见所闻所思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高校思政课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教学形式,与所有课程教学目标一样都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思政课教学首先要重视知识教育,抓好课本知识所学和实践知识所悟,尤其是当前如何从疫情防控切入讲好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同时,要明确思政课教学中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多元的文化视域中,和而不同是重要遵循,不同的声音是可以并存的;但在大是大非前,在惊涛骇浪中,在涉及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问题上,音频音调必须高度一致。疫情防控紧要关头,面对无知或敌意分子的各种消极、负面的消息、评论、博客及跟帖,必须坚守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观、使命担当观教育,由不得不同的音频肆意发声,更不能容忍对立的言论误导民意和污蔑党国。

 

  4、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和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出席全国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便在“停课不停学”中面对面课堂施教暂时性缺失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同样不能缺位。教学如同真人秀演出,教师则是导演,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和讲解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何种预期,尤其在当前以线上开课为主要形式的思政课教学中,在搜集整理提供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是思政课教学的宗旨,在教学演出中,学生则是主角。坚决摒除网络课堂学生消极刷分的不良行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是主体配合,全面按照教师的教学部署切实推进;二是主体建议,结合自身需要与喜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好的建议;三是主体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教师教学打出客观分数,作出中肯评价,实现思政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和合。

 

  5、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实效相吻合

 

  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和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教学实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学实效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不是一次教学竞赛也不是一堂“精彩一课”就能彰显的,它源自于对常态化的、持续性的、有实实在在效果教学的反复考量;教学实效内涵着价值维度,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自评与学生的他评,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满意的课堂自然不是好课,自然效果不佳;如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然不是好课,自然难得好评。因此,思政课教学要切实取得实效,需要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上认真设计与深刻反思。在疫情防控中,如何科学设计思政课线上教学过程?首先把握好线上教学的科学设计,从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切入,引出教材相关专题内容;其次把握好线上教学的时段分布,要科学地设计好4—6周的教学内容并均衡分布时间、精力和教学重点;再次把握好线上教学的方法运用,教师唱“独角戏”显然不是好的选择,抛出问题、提供思路、发起讨论、凝练观点,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最后把握好线上教学的客观评价,通过平台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课后作业与线上考核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实效相吻合。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